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8-31 17:31 |
---|
签到天数: 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avin 于 2012-7-16 21:09 编辑 , @' B. _/ |& L/ b
' i7 W0 t& a% r9 J( b7 r4 H! L. l看到这个话题可能有很多朋友想拍砖,我之前也提出过类似问题,大家都觉得不屑一提,但是大家先别拍。
( `+ R. i* k4 R. q) ]9 v听我一点解释。8 J0 t) _. x) O+ h S
关于熔模铸造内浇口设计,能看到的最多的还是许云祥老师当年的论文,大多是在1976年,1978 1991 1997 2001年,这几年十余篇论文。
+ T( E8 k2 h% I/ D' y+ f再就是亨金法和亨金公式的修正。多数讲的都是水玻璃工艺,硅溶胶的极少。1 T7 @9 N7 v6 }& O* V4 S# v, l
曾经和很多技术圈子里面的朋友交流过。也参观过近20来个铸造公司,一大部分人都是感觉提这个问题太没水平了,搞精铸就是开个浇口粘在模头上,这个不行就换下一个,成了就ok。内浇口设计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这里面不但有设计方面,重要的是体现了工艺水平,和企业的生产成本关系和密切相关。
* T0 _( K( `1 C3 ~8 A这两年我负责公司内部绩效单价的审批,对此体会更深,每一个浇口的截面积大小我都要了解,每张切割片能切割多少棵铸件,每平方厘米的浇口消耗的纱布带成本我也经常统计。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改了一部分浇口的尺寸,能看到明显的对比效果。在实际计算时很多内浇口的大小要比上述文献里面计算的还要小,产品质量也没问题,并且很多产品也经过了X光检测。因此,个人觉得内浇口设计方面还是有很多经验需要总结、很多方式思路需要探索的。在此提出这个问题。希望有老师能够多多指点,提出宝贵的经验。非常希望能得到丁版主、孤独寒松老师的指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