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2|回复: 0

[分享] 拉削中常见缺陷的解决方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13 09:46
  • 签到天数: 26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6-5-9 16: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作为一种高效率、适宜大批量零件加工的金属切削加工设备,拉床主要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农机、航空及工程机械等行业。虽然在金属切削机床中其比例目前仅为0.8%~1%,但由于其加工尺寸和形状位置精度高、操作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且易实现自动化,拉床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其工艺范围也由一般的内孔和平面拉削扩展到较复杂的型面加工。

    我国的拉床行业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原机械部在长沙机床厂设立的“长沙插拉刨研究所”。经过半个多世纪,国内的拉床产品由仿制前苏联产品走向了自制,企业也由当时的一家定点生产发展到了多家并存。据了解,拉削一道工序就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铣、磨、刨三道工序,但是由于国内拉削技术发展缓慢,也没能得到较好推广,因此拉削机床在金切机床中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拉床的整体结构、辅助装置、通用配套件等仍停留在普通的设计制造加工水平上,缺乏独立先进的科学设计、制造、售后技术服务能力。而受国内数控、电气、液压、气动、冷却等配套元器件的制约,拉床的功能复合化和自动化水平也比较低。

    此外,部分产品结构设计不合理,材料及热处理使用不当,检测手段不完善等,也直接影响着拉床本身的几何精度及加工精度。

    缺陷名称产生原因
    解决方法
    工件内表面出现环
    状波纹与啃切伤痕

    拉刀弯曲,同一圆周上刀齿的刃带宽度不均,拉削时刀齿发
    生偏移,啃切工件表面
    1.经刃磨后,刀齿上刃带太窄可用铸
    铁套加研磨砂研磨出适当的刃带
    2.校准拉刀弯曲后再刃磨
    拉削速度太低,拉削过程中出现爬行
    拉削速度太高,拉削过程中出现剧烈振动
    选择适宜的拉削速度,工件表面粗糙
    度值要求低时,拉削速度一般不宜超
    过3m/s
    拉削过程中的最大拉削力超过机床允许的最大拉力的80%,
    可导致颤振现象的发生
    产品设计、拉刀设计及拉床选择方面
    保证拉削过程中不超过机床允许的最
    大拉力的80%
    刃磨时,刀刃烧伤和刀刃毛刺未去除
    刃磨时,砂轮保持锋利,进给量要均
    匀,不宜太大,刃磨后需用胶木板或
    铸铁板背磨刀齿,去除毛刺
    工件表面局部条状
    划痕
    未及时排除刀齿上的切屑继续进行拉削
    刀齿上的切屑可用刷子除掉或高压切
    削液冲掉
    精切齿磨损较严重或最后几个精切齿升量,单面大于0.03mm
    时,由于没有分屑措施,会使切削卷曲状况恶化
    1.精切齿磨损带需修磨除掉
    2.严格检查精切齿的齿升量,保持合
    理递减

    工件表面有鳞刺

    前角选择不适当

    正确选择前角,一般可适当增大前角

    工件硬度低,一般低于180HBS 时,易产生鳞刺
    用热处理方法适当调高工件硬度

    拉刀磨钝,刃口圆弧半径增大,切削条件恶化
    按耐用度制定刃磨标准实行定时换刀

    拉削速度低
    适当调高拉削速度
    冷却润滑条件差
    合理选择切削液
    拉刀前刀面粗糙
    经正确刃磨后,拉刀前刀面粗糙度
    Ra=0.16-0.32μm 为宜
    工件孔径两端尺寸
    大小不等

    1.工件各部孔壁后薄不均匀
    2.工件孔壁厚度相差不大,但拉削长度较大
    3.孔壁较薄
    1.拉刀刃口要保持锋利,减少拉削力
    2.工件拉削变形,减少齿升量
    3.拉刀的精切齿,校准齿数可适当增
    加切削液浇注合理、充分
    4.可采用拉后再用推刀校正的工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7-20 21:55 , Processed in 0.15253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