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0|回复: 0

[分享] 分享一篇文章:硅钼球铁高温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碳化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1 00:00
  • 签到天数: 311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8-5-9 23: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硅钼球铁高温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碳化硅

          1. 概述

      我公司是以生产排气歧管为主的铸造企业,排气歧管是内燃机中的重要部件,在高温下工作又难以强制冷却,工况条件极为严酷。

      随着内燃机不断改进,排气温度逐步升高,排气歧管的材质由最初的灰铸铁,逐步向球墨铸铁、蠕墨铸铁、硅钼蠕墨铸铁、硅钼球墨铸铁、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耐热钢演变。根据内燃机排气温度的不同,适配的排气歧管材质也不同。图1是硅钼铸铁六缸排气歧管。孤立热节多,补缩困难,缩松倾向大,球化率要求90%以上。要求满足780℃的工作要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1 六缸排气歧管

       各材质相应的工作温度见表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试验课题
       
           我公司生产的某排气歧管为高硅钼材质,其理化要求指标见表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生产工艺为3t中频感应电炉熔炼,使用原材料为Q12生铁、低锰废钢、硅钼球墨铸铁回炉料、钼铁,球化剂FeSiMg6RE2,孕育剂FeSi75-B。所得铸件经检测化学成分、理化指标符合表2的要求,实测值见表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表3可以看出,虽然铸件常温下理化检测高于指标值较多,但是780℃高温力学性能低于技术指标要求,而排气歧管的使用性能主要体现在高温环境下。

      在发动机高负荷工作时,排气歧管受高温热膨胀而产生压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低负荷时因其温度降低导致局部形成较高的拉应力。这种热应力场的变化构成了热疲劳应力,当热疲劳应力达到一定值后,排气歧管就会失效。且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排气歧管的固有频率与发动机振动的主频之间有共振效应时,将会急剧降低排气歧管寿命。

      在产品结构、化学成分不可调整的基础上,要提高排气歧管的高温使用性能,需要在熔炼过程中进行工艺优化。

           3.碳化硅应用

      碳化硅是1891年美国人艾奇逊(Edward·G·Acheson)在电熔金刚石实验时偶然发现的,1987年后以CREE的研究成果建立碳化硅生产线,碳化硅开始应用于工业领域。起初,碳化硅主要用于磨料行业、耐火材料行业和冶金行业,铸造行业中应用很少。后来发现,在熔炼炉内加入少量碳化硅有很好的预孕育作用,对改善铸铁的冶金质量大有裨益。在国外用感应电炉的铸造厂就几乎没有不采用碳化硅的。

      目前,我国铸造行业中,采用感应电炉作铸铁熔炼设备的铸造厂日益增多,但是,在熔炼过程中采用碳化硅的很少,能使之充分发挥作用的更少,且碳化硅主要应用于灰铸铁、铸钢方面,在硅钼球墨铸铁上应用目前还没有文献。
      
      我公司在碳化硅的使用上,同样处于探索阶段。

      (1)碳化硅的作用 有文献认为,碳化硅在炼钢中作为脱氧剂使用,其和原工艺相比各项理化性能更加稳定,脱氧效果好,使脱氧时间缩短,节约能源,提高炼钢效率,提高钢的质量,降低原辅材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电炉的综合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价值。碳化硅在灰铸铁中应用,可以增加石墨核心,使片状石墨细小,提高石墨化程度减小白口倾向,从而提高力学性能。

      碳化硅在硅钼球墨铸铁上应用,希望能增加石墨核心,增加共晶团数,提高石墨球数,减小铁液过冷度,通过SiC+FeO=Si+Fe+CO这个反应,用SiC来降低FeO和MnO在铁液中的含量,净化铁液,进而达到提高硅钼球墨铸铁高温力学性能的目的。

      (2)碳化硅的规格及用量 目前,我国工业生产的碳化硅分为黑色碳化硅和绿色碳化硅两种,其理化指标如表4所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碳化硅的加入量在0.8%~2.3%之间选择,过低则对冶金质量的作用不明显,过高则难溶于铁液中,剩余的碳化硅以微颗粒状随铁液带入铸件,量小时对强化基体有好处,量大时则影响基体强度。因此选择碳化硅加入量为0.8%~1.0%。

      (3)碳化硅的使用 碳化硅的熔点为2700℃,在熔炼过程中是不熔解的,只能溶解在铁液中,其反应方程式为:

      SiC+Fe→FeSi+C(非平衡石墨)

      式中,SiC中的Si与Fe结合,余下的C就是非平衡石墨,作为石墨析出的核心。非平衡石墨使铁液中C不均匀分布,局部C元素过高,微区为出现“碳峰”。这种新生的石墨有很高的活性,它与碳的失配度为零,因此很容易吸收铁液中的碳,促使结晶核心增多,石墨球数明显增多(见图2、图3),球化率提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2 未用碳化硅,石墨球数272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3 用碳化硅,石墨球数502个
      
      碳化硅的溶解时间随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减小,溶解速度增加,但其溶解速度又随其在铁液中的浓度增加而降低。碳、硅含量对碳化硅的溶解速度的影响中,碳的作用要大于硅的作用。

      碳化硅在铁液中的溶解,同时受铁液搅拌程度、加入时间影响,铁液搅拌程度越好,加入时间越早,碳化硅在铁液中溶解的扩散就越充分,改善冶金质量越明显。

      碳化硅使用时在计算增碳与增硅时首先要去除杂质量,再根据碳化硅的分子式得出:

      增碳 C=C/(C+Si)=12/(12+28)=30%

      增硅 Si=Si/(C+Si)=28/(12+28)=70%

      生产工艺除添加0.8%碳化硅外,其余不变。

      先加入生铁起熔,待见铁液后加入部分废钢,降低铁液的碳含量后,再加入约1/2量的碳化硅,随即加料熔炼,待铁液熔炼至3/2时再加入剩余量的碳化硅,即防止因过早加入凝结于炉底难以溶解,缩短了碳化硅的溶解时间,又利用铁液的搅拌作用使碳化硅充分扩散。

           4.效果对比
      
      对调试铸件依据表2理化技术要求进行检测,结果见表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表5与表3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两者的化学成分和基体组织无明显差异;由于结晶核心的增多,石墨球数大幅度提高。常温力学性能差异不大;高温力学性能上使用碳化硅优于原工艺,在原工艺基础上增长了约20%,使铸件的高温力学性能明显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5.结语
      
           (1)碳化硅在硅钼球墨铸铁熔炼过程中,增碳、增硅效果良好,经过球化、孕育处理后,铁液中的碳、硅含量不会出现异常变化。
      
           (2)使不使用碳化硅硅钼球墨铸铁的基体组织变化不大,但石墨尺寸变小,数量增多。
      
           (3)使用碳化硅对硅钼球墨铸铁的常温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
      
           (4)使用碳化硅可明显提高硅钼球墨铸铁的高温力学性能,特别是屈服强度提高幅度较大。对提高排气歧管在冷热交变下的高温疲劳性能大有益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7-18 19:04 , Processed in 0.58568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