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7-1 08:10 |
|---|
签到天数: 70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发表于 2009-2-10 21: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风残月 于 2009-2-10 20:47 发表 i& f. B2 I4 _1 ~; r! v$ C' k. B
材质QT400-18L,3吨电炉熔炼,分3包出,出炉温度1520℃左右,原S :0.015,铸件100-200KG,壁厚50-100mm,每包浇3-6箱,10分钟内浇完,球化剂含Mg6,Ce1.讨论(1)残Mg控制多少合适?(2)Mg的吸收率估计在多少?(3)球化剂加多少合适? ... * I l" V. a7 F1 H: z- p6 B
$ X6 M! n; L8 V7 |4 o) s* A
原硫不高,不知能否稳定达到
2 V) u% A2 ]: S5 A" y8 M, P根据批量产品铸件的壁厚和凝固时间,结合最终本体金相组织机械性能来决定球化剂的粒度,加入量( m4 M) N. k% O
Mg的吸收率是和你的工艺条件有很大关系的,不能一概而论,你的球化剂粒度还没说呢,粒度均匀否还没说呢, 你能说出处理扒渣后包内的温度和浇注温度范围,再结合你10分钟的浇注时间才能大致有个概念# `/ h* c$ F0 Z2 ^- {! |7 L
9 T) h6 J$ ~4 z. E9 R
保证球化效果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残余镁的含量2 `8 f( e: ?% T+ b: q4 K. o
0 M+ s. M1 C! Y) }
实践出真知,由于设备 工艺过程 原材料 技术水平 检验检测手段的不同, 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和工艺会让你吃尽苦头,有些时候,工艺是要立足自己的现场,慢慢摸索出来的,搞有自己特色的工艺,让别人去说吧,只要产品质量没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