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6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1148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发表于 2020-1-25 14: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8 C9 p i. g6 t/ e- u这些年主要从事粘土砂球墨铸铁铸造,所以我主要讲一下这一方面的经验。% z& _9 e. `5 l/ N! f
首先,粘土砂生产球墨铸铁,补缩主要依靠冒口,除过一些比较小的产品。因此,CE值的选择主要基于不缩的考虑(在这里不考虑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x d; r6 M' \8 {( y& _原则1:冒口要工作,铁液要有一定的液态收缩,这时候选择小于共晶点的亚共晶成分,这样铁水即有一定的收缩量,也能利用一些球铁的自补缩能力,如果选用过共晶成分,则铁水液态收缩小,冒口不容易工作,容易发生冒口颈缩孔: Z- _$ D1 ]! `& f
原则2:如果产品上一些地方无法用冒口补缩,或者是孤立热节,很容易在凝固过程中现行收缩,这时候就要考虑将CE值提高一些,但同时需要采取一些其它措施来保证冒口工作良好
! T' ?) n, d% j0 R原则3:总的来说,优先选择接近共晶点的亚共晶成分,对于一些稍微厚大一些的产品,CE值可以适当降低一些,薄壁件可以稍微超过共晶点,即使这样,成分也不能离共晶点太远。2 I& N% I6 u- \$ K. x$ U
当然了,最终成分的选取,还是要靠生产实践来验证,不是一成不变的。- [- ^4 g6 ?8 T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经验,希望对您有所参考。, N/ Q6 j* i, F# ^& B1 `
在这里我有一些题外话。目前大家所讲的CE值里面C的测定,其实是需要澄清的,我的理解C是产品的实体碳,如果采用其他阶段测量的C值,则CE值到底该取多少,则值得商榷。还有C检测的是否准确,目前也是一个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