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4|回复: 0

【分析报告】我国2008年产钢铁材情况简要分析

 关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1 11:58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6-19 09: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2008年我国产钢50048.80万吨(快报,以下同),同比增加558.91万吨,同比增幅1.13%;2008年我国产铁47067.41万吨,同比减少74.49万吨,同比降幅0.16%;2008年我国产钢材58177.30万吨,同比增加2000.42万吨,同比增幅3.56%。现就有关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我国2008年产钢情况简要分析
      2008年我国产钢50048.80万吨,同比增加558.91万吨,同比增幅1.13%,同比增幅比2007年回落14.53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回落2.82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回落6.08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增加1.37个百分点。2008年重点统计单位产钢39209.38万吨,占全国年产量的78.34%,同比下降0.95个百分点;2007年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2006年同比提高了0.23个百分点;2005年同比减少了5.41个百分点。
      1.2008年产钢1亿吨以上省市是河北省,产钢11589.42万吨,占全国产钢总量的23.16%,同比增加1.28个百分点;2007年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2006年同比提高了0.23个百分点;2005年同比减少了5.41个百分点。2008年产钢1000万吨以上的有15个省(市、区)(与2007年相同),合计产钢43109.69万吨,占全国产钢总量的86.14%,比2007年增加0.07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增加4.37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增加8.73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增加11.76个百分点。2008年产钢500万~1000万吨的有6个省市(与2007年相同),合计产钢4399.62万吨,占全国产钢总量8.79%,比2007年提高了0.09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下降了3.04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下降了4.84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下降了10.34个百分点。(见图1)
      2.2008年全国各省(市、区)年产钢分布不均匀性进一步扩大,产钢前三名的区域仍然是河北省、江苏省和山东省,河北省不仅产量比2007年增多,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也由21.88%提高到23.16%,增加了1.28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0.38个百分点。江苏省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也有所提高,由9.65%提高到9.72%,提高了0.07个百分点;江苏省2007年比2006年是减少了0.24个百分点。山东省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进一步回落,山东省由9.01%减少到8.91%,减少了0.10个百分点;山东省2007年比2006年是减少了0.04个百分点。
      3.2008年全国年产钢量新增加558.91万吨,增长幅度大幅下降,是2007年新增产钢量6625.22万吨的8.44%。新增产钢100万吨以上的有5个省(市、区),即河北省、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安徽省;2007年是18个省市区;2006年是14个省市区。新增产钢排名第一的仍然是河北省,新增产钢541.82万吨,占全国新增产钢96.94%,比2007年提高了72.61%;2007年比2006年提高了0.44%;2006比2005年提高了2.21%。
      4.2008年全国年产钢同比减少的有12个省(市、区),与2007年相比新增10个区域,即:海南-0.81万吨、重庆-3.81万吨、贵州-5.51万吨、湖南-32.42万吨、江西-65.21万吨、辽宁-71.89万吨、广东-80.31万吨、陕西-85.33万吨、上海-89.49万吨、甘肃-127.08万吨、山西-169.86万吨、北京-343.95万吨。其中陕西、北京是继去年减产之后进一步减产的区域,北京市也是2008年同比减产最大的区域。
      5.2008年是全国年产钢同比增幅大幅回落的一年,全国只有17个区域同比是增加的,2007年是27个区域;增长幅度超过30%的区域只有1个,2007年是5个,2006年4个,2005年是7个区域;同比增幅最大的是浙江省,增长幅度为35.3%,2007年是海南省,增长幅度为1963.6%,2006年是青海省,增长幅度为57.5%,2005年是甘肃省,增长幅度为93.5%。
      6.2008年全国年产钢同比增幅低于10%的有27个省(市、区),2007年是9个,2006年是8个;2008年有12个地区负增长,比2007年增加10个地区。北京市继2005年同比降低0.1%,2006年同比降低1.1%,2007年同比降低0.7%,2008年再次同比降低42.4%;陕西省继2007年同比降低4.7%,2008年再次同比降低21.9%。
      我国2008年产铁情况简要分析
      2008年我国产铁47067.41万吨,同比减少74.49万吨,同比下降了0.16%,比2007年下降了15.35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回落了4.59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回落了8.41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是增加了4.07个百分点。重点统计单位产铁35988.57万吨,占全国年产量的76.46%,同比提高了2.06个百分点;2007年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2006年同比提高了0.61个百分点;2005年同比下降4.38个百分点。
      1.2008年产铁1亿吨以上的区域只有河北省,年产铁10978.64万吨,占全国产铁总量的24.13%,比2007年增加了1.8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1.27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降低了0.7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降低了0.5个百分点。河北省产铁总量比排名第二、第三的省(市、区)的总和还多。
      2008年产铁1000万吨以上的有15个省(市、区)(与2007年相同),合计产铁41341.41万吨,占全国产铁总量的87.83%,比2007年提高了0.38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云南省、江西省2个区域,合计产铁41053.61万吨,占全国产铁总量的87.45%,比2006年提高了5.07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河南省、天津市、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4个区域,合计产铁33294.85万吨,占全国产铁的总量82.38%,比2005年提高了11.51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提高了8.63个百分点。
      2008年产铁500万~1000万吨地区的有5个省市,比2007年减少了北京市,增加了吉林省、福建省,合计产铁3044.36万吨,占全国产铁总量6.47%,比2007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减少了2个地区,合计产铁2757.69万吨,占全国产铁5.87%,比2006年降低了4.82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降低了7.21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降低了6.73个百分点。
      2008年产铁500万吨以上地区合计有20个省(市、区),合计产铁44385.77万吨,占全国产铁总量的94.30%,比2007年提高了0.97个百分点;2007年与2006年同为19个省(市、区),合计产铁43811.30万吨,占全国产铁总量的93.33%,比2006年提高了0.26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见图2)
      2.2008年全国各省(市、区)年产铁仍然呈现不均匀分布,且进一步向前河北省集中。2008年全国产铁排在前4名的是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江苏省,合计产铁23972.0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0.9%,比2007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各省(市、区)排在前4名年产铁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是49.2%,比2006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2006年全国各省市区排在前4名年产铁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是48.7%,比2005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3.2008年全国年产铁总量比2007年减少了74.49万吨;2007年全国年产铁是新增加了6189.22万吨;2006年全国年产铁是新增加了6675.57万吨;2005年全国年产铁新增加了7265.08万吨。
      2008年新增产铁100万吨以上的只有4个省(市、区),即:河北377.02万吨,湖北208.48万吨,安徽123.3万吨,新疆109.14万吨;2007年是15个省(市、区);2006年是14个省市区。2008年新增产铁100万吨以上的4个省(市、区)合计产铁817.94万吨;2007年新增产铁100万吨以上的15个省市区合计产铁5671.51万吨。2008年、2007年、2006年,河北省都是新增产铁最多的区域。
      4.2008年全国年产铁同比减少了74.49万吨,共有17个省市区减产,比2007年增加了15个区域,合计减产了1267.75万吨铁。其中,减产超过50万吨以上的有6个区域,共减产1021.50万吨铁,减产最多的是山西省,减产336.06万吨。
      5.2008年全国年产铁同比增幅前三名的区域是新疆、吉林和浙江,分别增长幅度为28%、20%和14%;2007年全国年产铁同比增幅前三名的区域是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分别增长幅度为82%、54%和43%;2006年全国年产铁同比增幅前三名的区域是青海省、海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别增长幅度为721%、122%和73%;2005年全国年产铁同比增幅最大的地区为山东省,增长幅度66.5%。
      2008年增长幅度超过10%的省(市、区)仅仅只有4个,而2007年增长幅度超过30%的省(市、区)有5个,2006年是7个,2005年是9个。相比之下,2005年全国产铁增长幅度大,且各个区域间增长幅度较接近;2006年全国产铁增长幅度回落,各个区域之间的增长幅度差异很大;2007年全国产铁增长幅度回落较大,各个区域之间的增长幅度也趋于均衡。而2008年全国产铁增长幅度是大幅度回落,全国年平均增长幅度为负数。
      6.2008年我国年产铁同比增幅低于10%的有26个区域,比2007年增加了16个区域;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3个区域;2006年比2005年也是增加了3个区域;2005年比2004年是减少了6个区域。
      2008年年产铁同比负增长的有17个区域,比2007年增加了15个区域;2007年年产铁同比增幅为负增长的2个区域,北京市和陕西省。2008年同比负增长最大的区域是北京市,同比增幅为负41.5%;宁夏年产铁同比负增长22.6%,海南年产铁同比负增长19.7%,陕西年产铁同比负增长16.4%,山西年产铁同比负增长10.8%。。
      我国2008年产钢材情况简要分析
      2008年我国产钢材58177.30万吨,同比增加2000.42万吨,同比增幅3.56%,比2007年减少19.13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是减少1.76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增加0.32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是增加0.64个百分点。2008年重点统计单位产钢材36159.23万吨,占全国年产量的62.15%,同比下降0.89个百分点;2007年同比下降2.31个百分点;2006年同比下降2.14个百分点;2005年同比下降4.17个百分点。
      1.2008年产钢材超过1亿吨以上的区域仍然只有河北省,年产钢材11571.79万吨,占全国产钢材总量的19.89%,比2007年增加了1.34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1.97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0.7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是增加了1.6个百分点。2008年产钢材1000万吨以上区域的有17个省(市、区),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内蒙古减少了北京,总数与2007年相同,合计产钢材52025.78万吨,占全国产钢材总量的89.43%,比2007年增加了0.55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1.72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7.43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是增加了9.25个百分点。
      2008年产钢材500万~1000万吨省(市、区)的有7个区域,减少了内蒙古,增加了北京和新疆,总数比2007年增加了1个区域;2006年、2005年是6个区域;2004年是8个区域。2008年产钢材500万~1000万吨的有7个区域,合计产钢材4783.80万吨,占全国产钢材总量8.22%,比2007年增加了0.29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减少了0.72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减少了3.84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是减少了8.14个百分点。2008年产钢材500万吨以上区域合计有24个省(市、区),比2007年增加了新疆;2007年是23个省(市、区);2006年是22个省(市、区)。2008年产钢材500万吨以上区域合计产钢材56809.58万吨,占全国产钢材总量的97.65%,比2007年增加了0.84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3.58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1.12个百分点。(见图3)
      2.2008年全国各省(市、区)年产钢材同样分布不均匀,排在前4名的仍然是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合计产钢材28248.6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是48.6%,比2007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是提高了0.2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全国各省市区年产钢材进一步趋向不均匀化。
      3.2008年全国年产钢材新增加了2000.42万吨,比2007年新增产钢材减少了8442.42万吨,不到2007年新增钢材的四分之一。2008年新增产钢材100万吨以上的有9个区域,比2007年减少了11个区域,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3个区域。2008年9个新增产钢材100万吨以上的区域合计新增产钢材1239.68万吨,占全国新增产钢材的61.97%,比2007年下降了33.54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上升了3.27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是下降了2.59个百分点;2005年是比2004年上升了7.91个百分点。
      其中,河北省新增产钢材排名第一,也是唯一新增产钢材超过1000万吨的省(市、区),新增1057.98万吨,占全国新增产钢材总量的52.89%,比2007年提高了25.66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提高了4.67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提高了2.15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提高了2.11个百分点。河北省新增产钢材比第二名(湖北省新增产钢材287.15万吨)、第三名(天津市新增产钢材191.71万吨)、第四名(内蒙古新增产钢材145.67万吨)、第五名(安徽省新增产钢材135.57万吨)、第六名(河南省新增产钢材134.47万吨)、第七名(浙江省新增产钢材129.31万吨)的新增产钢材总和1023.88万吨,还要多34.10万吨。
      4.2008年全国年产钢材同比减少的有8个区域(2007年是1个区域)。2008年全国年产钢材同比减少的8个区域合计少产钢材682.74万吨,占新增产钢材总量的34.13%;同比减少产钢材最多的是北京市,少产钢材389.24万吨,占新增产钢材总量的19.46%;以下分别是:山西同比少产钢材108.61万吨、江西同比少产钢材64.22万吨、上海同比少产钢材59.80万吨、陕西同比少产钢材25.87万吨、甘肃同比少产钢材19.74万吨、湖南同比少产钢材8.72万吨、宁夏同比少产钢材6.54万吨。
      5.2008年全国年产钢材同比增幅前3名的省(市、区)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海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增长幅度分别为21%、17%、16%;2007年全国年产钢材同比增幅前3名的省(市、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河南省,增长幅度分别为102%、42%、42%;2006年全国年产钢材同比增幅前3名的省(市、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增长幅度分别为137%、56%、50%;2005年全国年产钢材同比增幅前3名的省(市、区)是甘肃省、山东省、陕西省,增长幅度分别为50%、49%、46%。2008年全国年产钢材同比增长幅度没有超过30%的省(市、区),2007年有7个区域,2006年是10个区域;2005年是11个区域;2004年是8个区域。2008年全国年产钢材同比增长幅度超过5%的省(市、区)也仅有13个。
      6.2008年全国年产钢材同比增幅低于10%的区域有24个省(市、区);2007年是4个区域;2006年是6个区域;2005年相同也是6个区域。其中,2008年全国年产钢材同比负增长的区域有8个省(市、区);2007年是1个省(市、区);2006年也是1个省(市、区);2005年负增长为2个省(市、区)。2008年全国年产钢材同比负增长前三名的区域为北京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负增长幅度分别为37.6%、16.5%、5.2%。
      7.2008年全国年产超过1000万吨的钢材品种为:钢筋、线材(盘条)、中厚宽钢带、棒材、热轧窄钢带、中板、中小型型钢、焊接钢管、热轧薄宽钢带、厚钢板、无缝钢管、冷轧薄宽钢带、镀层板(带)、冷轧薄板共14个品种,合计产钢材53497.61万吨,占钢材总产量的91.96%,比2007年下降了2.67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年产超过1000万吨的钢材品种共16个品种,合计产钢材53427.93万吨,占钢材总产量的94.63%,比2006年提高了3.29个百分点;2006年年产超过1000万吨的14个钢材品种合计产钢材42643.54万吨,占钢材总产量的91.34%。(见图4)
      8.2008年全国年产钢材中新增产量超过400万吨的钢材品种有中厚宽钢带、中板共2个品种,而2007年是10个品种。2008年全国年产钢材中新增产量超过400万吨的2个钢材品种合计新增钢材产量1487.40万吨,占新增钢材总量的74.35%,同比下降了4.76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年产钢材中新增产量超过400万吨的10个钢材品种,合计新增钢材产量8261.68万吨,占新增钢材产量总数的79.11%,同比下降了1.51个百分点;2006年全国年产钢材中新增产量超过400万吨的10个钢材品种,合计新增钢材产量7394.3万吨,占新增钢材产量总数的80.62%。
      2008年新增钢材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钢材品种只有中厚宽钢带,新增钢材产量1052.05万吨,占新增钢材产量总数的52.59%,同比提高了21.8个百分点;2007年新增钢材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钢材品种有2个,合计新增钢材产量3214.95万吨,占新增钢材产量总数的30.79%,同比提高了5.88个百分点;2006年新增钢材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钢材品种有2个,合计新增钢材产量2285.1万吨,占新增钢材产量总数的24.91%。2008年新增钢材产量超过90万吨的钢材品种也只有11个品种,合计新增钢材产量2835.96万吨。
      9.2008年年产钢材中产量同比减少的钢材品种有:特厚板、冷轧窄钢带、热轧薄板、大型型钢、热轧窄钢带、钢筋共6个品种,与2007年相比合计减少钢材产量1013.56万吨,占新增钢材产量总数的50.67%;2007年没有同比减少产量的钢材品种。2008年年产钢材中同比减少产量的钢材品种前三名分别是:钢筋同比少产398.46万吨、热轧窄钢带同比少产395.13万吨、大型型钢同比少产102.70万吨。(图5)
      10.2008年年产钢材中同比超过平均增长幅度的钢材品种有:铁道用钢材、中厚宽钢带、厚钢板、中板、其他钢材、热轧薄宽钢带、无缝钢管、电工钢板(带)、中小型型钢、焊接钢管共11个品种。增幅前三名的分别为:铁道用钢材同比增长26.7%、中厚宽钢带同比增长16.7%、厚钢板同比增长15.6%;2008年没有同比增幅超过30%的品种。2007年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热轧薄板,同比增长45.3%,增长幅度超过30%的有9个品种,全部是板材。2006年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热轧薄板同比增长84.5%,增长幅度超过30%的有6个品种,全部是板材。
      11.2008年年产钢材中同比负增长的钢材品种有:特厚板、冷轧窄钢带、钢筋、热轧窄钢带、大型型钢、热轧薄板共6个品种。同比负增长前三名分别为:热轧薄板同比负增长15.4%、大型型钢同比负增长10.3%、热轧窄钢带同比负增长9.9%;2007年只有在铁道用钢材品种中的重轨品种负增长10.3%。
      2008年产钢铁材情况综合分析
      1.2008年全国年产钢、铁、材新增产量和同比增幅与往年相比,下降速度之快、跌幅之深前所未有。2008年钢、铁、钢材与2007年增幅相比,分别下降了14.5个百分点、15.4个百分点、19.1个百分点,铁年产量同比出现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新世纪以来我国钢、铁、材产量月度同比增长增速在2005年5月达到最高值,分别为:钢37.49%、铁40.90%、钢材35.46%,年度同比增速也基本都在两位数上。今年突然下跌至4%以下,下跌幅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国钢、铁、材产量年度同比增速将很难再回到从前了,攀上两位数的增速也将十分困难。2008年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全国各省(市、区)年产钢铁材进一步趋向不均匀化,主要是河北省。河北省不仅仅是钢、铁、材产量全国获得三个第一,2008年新增钢、铁、材产量也是获得三个第一,且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也进一步提高了。河北省产量增长幅度连年超过全国增长幅度,相对于全国来看河北省增扩能力在加快。河北省顶风上扬,应引起相关方面注意。
      3.2008年重点统计单位钢材产量占全国钢材年产总量的比例连年下降。4年中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应引起注意。一方面是要不断扩大重点统计单位;另一方面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应该在注重为联合钢铁企业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为轧材企业服务。
      4、小型钢铁企业和大型钢铁企业的月度增长幅度分别在11月份和12月份都有所抬头,小型钢铁企业的月度增长幅度由负8.34%上升到12.61%;大型钢铁企业的月度增长幅度由负18.47%上升到负10.43%。同时也可以看出,小型钢铁企业比大型钢铁企业反映更快,始终走在大型钢铁企业前面,这不符合钢铁行业特点。这小小的抬头能持续多久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见图6)
      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委托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领导的要求,信息统计部计算得出2008年我国约有9962.67万吨成品钢材量被重复统计。上文中所有提到的“2008年我国产钢材58177.30万吨”,均指没有扣除“钢材生产中消耗的外购国内钢材”部分。若要进行宏观形势研究分析,以及对2009年钢材市场的分析预测,建议使用扣除重复统计后的钢材总量,即为“我国2008年产成品钢材量48214.63万吨,同比增长幅度为2.02%”。(中国冶金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11-3 13:01 , Processed in 0.20574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