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0|回复: 0

【分析报告】下游需求萎缩,我们怎么办?

 关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1 11:58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6-19 09: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机械行业:持续高增长态势出现逆转
      今年1~11月份,机械行业总体态势良好,产销同比增长速度达到25.11%,和前两年相比有较大幅度回落。今年1~10月份,其出口创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24%,1~8月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51%。
      从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数据分析,1~6月表现出逐月增长的态势,但下半年增长速度明显回落。整体来看,机械工业总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但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逐渐增强,机械行业增长速度开始明显放缓,并且下降趋势逐月加大,持续高增长的态势已经出现逆转。
      今年机械行业的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幅已经明显回落。1~11月份,机械行业产销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7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了25.1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6.8个百分点,比今年6月份回落了4.5个百分点。
      其二,对外贸易尚属平衡,进出口增幅之差缩小。1~10月份,机械行业实现进出口总值3705亿元,同比增长26.68%。其中进口总值1655亿元,同比增长21.45%,比去年同期的18.81%的增幅加快了近3个百分点;出口总值2049亿元,同比增长31.24%,比上年同期的40.20%的增幅减缓了9个百分点。进出口增幅之差大幅缩小到不足10个百分点。
      其三,效益增幅快速回落,发展形势不容乐观。1~8月份,全国机械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398亿元,同比增长27.51%,比去年同期增幅大幅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由2007年的6.40%下降到今年1~8月份的5.98%。
      其四,金融危机冲击加剧,运营环境趋向恶化。今年上半年,机械工业原材料、能源、人工、运输、管理和筹资成本全面上升;下半年,尤其是10月份以后,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下滑,市场信心严重受挫,经济运行环境趋于恶化。
      其五,普涨格局发生分化,急剧降温的机械行业开始增多。总体而言,重大装备和大型机械产品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但多数量大面广的普通机械产品,尤其是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小型机械制造业面临严重困难,一些企业已经放慢了生产节奏,甚至出现了减停产的情况。
      其六,区域格局发生变化,中西部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在机械工业总产值增长方面,今年1~10月份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26.52%,其中,东部地区增长24.20%,中部地区增长33.08%,西部地区增长33.42%。在利润增长方面,1~8月份全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7.51%,其中,东部地区增长22.32%,中部地区增长48.56%,西部地区增长31.21%。
      其七,全行业新产品产值增长速度明显回落。今年1~11月份,机械行业累计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17.73%,低于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速25.11%近8个百分点。这一态势与前几年正好相反,表明产品更新速度明显放慢,对增强行业的发展后劲极为不利。
      今年机械行业内各分行业的发展态势与整体态势不尽相同,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其一,农机行业回升明显,属于逆势而上。1~10月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1586亿元,同比增长了31.11%,增速大幅提升了12.47个百分点。
      其二,工程机械行业效益快速回落。1~10月份,工程机械总产值达到1767亿元,同比增长43.52%,增速高于机械全行业17个百分点。但1~8月份其利润增速同比回落了138个百分点。
      其三,重型、基础件、石化通用增长较快。1~10月份,重型机械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31%,高于全行业增速8.79个百分点;基础件行业同比增长34.64%,高于全行业增速8.12个百分点;石化通用行业同比增长30.68%,高于全行业增速4.16个百分点。
      其四,机床行业增速回落。1~10月份,机床行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5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下降3.55个百分点。1~8月份,该行业利润同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目前,中小型机床市场形式已经明显趋冷。
      其五,汽车行业增速低于机械工业平均水平。汽车工业1~10月份工业总产值达20990亿元,同比增长19.75%,低于全行业增速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了12.28个百分点。1~8月份,汽车工业利润增长幅度同比回落了35个百分点。
      在各主要分行业中,权重最大的汽车行业内需市场经过持续数年高速增长后,在当前区域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出现大幅度回落,而近年来势头很旺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也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汽车行业将告别高速增长。
      权重排在第二位的电工行业,龙头产品发电设备虽手持订单仍不少,但因电力供应紧张已经缓解,电力企业仍有大量机组等待安装,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火电设备新增订单将急剧下降。明年火电设备制造企业将较为困难,但核电、水电、风电则仍有望维持正常增长。与发电设备相比,输变电设备的需求形势比较乐观。国家正在加大对城网和农网的改造投资力度,这将直接拉动输变电设备的需求增长,并促进相关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农机行业在国家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的大背景下有望维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受重型矿山设备行业景气快速下降的影响,明年冶炼设备和轧制设备的新增订单和产量大幅下降将在所难免。
      工程机械制造业虽受益于国家加大基本设施建设规模的政策,但因前几年超常发展已垫高了基础平台,加上出口市场难以维持高速增长,因此明年增长也将回落。
      内燃机行业的形势与汽车行业有较大的关联性。
      石化通用设备、仪器仪表、基础件等行业大体延续今年下半年走势。
      有机构预计,明年机械工业将继续下行,增长速度估计将比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左右,全年产销预计增长15%左右,利润预计增长10%左右,出口创汇预计增长15%左右。预计明年,汽车行业增长10%左右,电工行业增长20%左右,农机、工程机械、重矿机械、石化通用设备、机械基础件增长20%左右,机床行业增长15%左右,内燃机、仪器仪表、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增长10%左右,文化办公设备增长5%左右。
      家电行业:受到国际国内双重压力的挤压
      家电行业在2008年全年的发展中受到了来自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严峻挑战。家电行业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其发展中的一些特点,以及受到市场不同方面的影响。
      其一,家电属于家庭必备品,刚性需求带动行业基本稳定,不会像汽车等产业的起伏那么大。
      其二,家电产品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家电产品的消费需求中,有一类就是更新需求,经济形势对更新需求什么时候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消费者可能选择提前消费,而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则会选择推迟更新需求。
      其三,家电是与住宅、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家电行业80%的产品都要进入住宅。今年美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我国家电行业房间空调器对美国的出口量下降了20%,其他产品的出口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四,家电行业是全球化趋势非常明显的行业。我国家电行业中冰箱和洗衣机的出口量占到总产量的37%,空调占40%,微波炉占85%,小家电占90%以上。我国家电行业出口额占到总销售额的35%~40%。
      回顾今年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第一季度,行业形势较好,很多企业都把今年的成长目标定在了30%左右。第二季度以来,形势发生了巨大转变,国内空调市场受汶川地震、夏季持续低温多雨等情况的影响,销售不好。同时,国内股市大幅下跌,财富大量流失,导致普通群众购买力下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间接影响了家电行业。此外,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融资成本的上涨,以及国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放缓了生产。
      总体来看,1~10月份,我国家电行业产量基本维持了正增长。但从6月到10月,空调销量连续5个月呈负增长,其中10月的负增长幅度达到20%,1~10月产量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5%;冰箱从6月到9月连续4个月呈负增长,1~10月产量同比仅增长3.5%;冰柜从6月到8月也连续3个月呈负增长,1~10月同比仅增长0.4%;仅有洗衣机在1~10月份实现了13.9%的增幅,相对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在小家电行业方面,从去年7月降低出口退税率开始,我国电风扇的产量下降了近20%。
      而国际市场方面则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美国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放缓,由此导致家电出口的下滑。同时,房地产行业下滑,导致空调、冰箱以及一些大家电的出口下降。而下半年原材料价格的下滑,导致一些以出口原材料为主的国家收入减少,由此影响其家电消费。此外,美元的贬值导致各个国家的货币市场不稳定,也影响到我国家电产品的出口。
      从出口数据上来看,今年1~10月份,我国家电出口额仍然比去年同期有16.9%的增长,但是增幅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1个百分点,多数产品的出口量有大幅下滑。
      从长期来看,家电行业仍然应对未来的发展抱有信心。全球市场刚性消费的需求仍然在稳步增长,很多新兴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政府已经出台“家电下乡”等激励政策,积极帮助我国家电行业走出目前的困境。
      房地产行业:资金链紧张导致全行业萧条
      今年房地产行业遭遇了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使整个市场陷入一片萧条之中。
      首先是全行业销量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整个房地产市场首次出现了自1998年以来,首次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时下降的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上半年的房屋成交量同比大幅下挫38%,上海、深圳等地的房价也出现了松动。
      其次是房地产销售价格大幅下降:今年第三季度,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同比涨幅明显回落,环比出现了近年来首次下降。今年8、9、10三个月整个房地产行业上交的税收大幅下降,10月份的跌幅达到创纪录的30%的水平。
      此外,房地产行业土地和住宅的空置率明显提高。截至10月末,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面积为24.8亿平方米,已经形成1.3亿平方米的空置量,空置面积同比增长了13.1%,增幅比1~9月提高了2.9个百分比。
      目前,房地产行业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链方面。
      今年第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幅是16.68%,相比上半年超过30%的增幅,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是近5年来同期的最低增长水平。1~10月份,房地产行业完成投资1.75万亿元,比1~9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房地产开发及购置土地的面积同比减少了19.1%,增幅下降了51.6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预收款和按揭款逐月下降。房地产行业预收款今年1、2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5%,而1~10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只有3%的增幅。在按揭款方面,今年1、2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30.1%的增长,而1~10月份则同比出现了-10%的负增长。1~10月份,房地产行业定金及预收款仅为2246.07亿元,同比减少了24%。个人按揭贷款仅为839.5亿元,同比减少了36.4%。此外,1~10月份,房地产行业新增房地产开发资金为3.07万亿元,增幅由1、2月份的31.9%回落到1~10月份的6.4%。
      今年第三季度,房地产开发资金的国立贷款为1503.7亿元,同比减少了9.9%,贷款环境出现了严重变化。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房地产行业处于繁荣时期的时候,由于资金回报率高,国有银行以及一些商业银行都愿意贷款给房地产行业。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房地产行业进入下滑通道,银行将房地产行业归入高风险行业,不愿放款。尽管近期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银行对优质房地产企业放款,但是从目前来看,银行业尤其是一些商业银行仍然不愿意将资金贷给房地产行业。
      长达一年的市场低迷和信托紧缩,使原有的财务杠杆失去了效力,也使房地产开发的利润大幅下降,导致了全行业的萧条。(本文由本报实习记者乔磊整理)
      对未来钢材市场需求情况的分析
      2008年8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骤现。金融危机对钢铁行业的主要影响是消耗钢材的机电产品订单减少,从而影响国内钢材需求。同时,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也很大。
      在下游需求不振的条件下,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前期出于对原燃材料涨价趋势的预期而大量进料,造成高价库存的囤积;二是钢材市场因需求减少和恐慌性杀跌,导致价格大幅度降低;三是因产量减少相对增加了吨钢固定费用。
      从短期来看,目前国内矿石价格大幅度下滑,65%的矿粉价格已经下跌到600元/吨左右,比最高时期降低了约1000元/吨。但即使使用目前价格的铁矿石生产钢材,很多企业包括成本较低的企业也是亏损的。由此判断,现在矿石、煤炭与钢材的比价关系处于一种不均衡状态,钢材价格属于超跌。目前,钢材需求量和价格降低有真实需求减少的因素。但用钢行业现阶段主要做法是消化钢材库存、减少订货,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008年上半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7.8%,但这并非实际消费,而是下游行业预计钢材价格会继续上涨而增加了库存。而在目前钢材价格持续降低的时期,下游用钢行业已经将钢材库存降低到正常库存以下。因此,未来两三个月内,由于钢铁产量减少和用钢行业库存耗尽,下游行业对钢材的需求会有小幅度的回升。
      从中期来看,尽管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放松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恢复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但受国际环境及经济周期规律作用的影响,国民经济增速走入下降周期将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这个周期有可能持续2年左右。对钢铁行业来说房地产复苏是关键,但国内权威机构预测未来2年房价还有10%~30%的下降空间。在“跌到位”之前,买房者仍会持币待购,恢复信心要有一个过程。在此期间,估计国内钢铁需求会出现大规模萎缩。另外,从整体上看,钢铁生产成本会有所下降,但降低的幅度有限。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参差不齐。在市场环境剧烈变化的短期内,落后的小钢铁企业可能通过短期供需失衡继续存活。而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这些中小企业中的一部分很可能永久性退出,从而推动钢铁行业的结构优化。综上判断,未来一到两年,钢铁行业会加速结构优化,包括工艺装备结构的优化和组织结构的优化,钢铁行业整体上仍将保持低利润水平。
      从长期来看,目前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距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尚有很大距离;城乡差距、东中西部差距很大;城镇化水平仍会继续提高;能源、交通、环保形势严峻,需要对核电、风电、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供水和环保等领域的大规模投资;我国机械、汽车、造船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且具有较大的成本和价格竞争力,扩大出口的前景仍然看好。因此,我国钢的消费尚未达到顶点。当然,钢铁消费年增长2位数的时代有可能结束,未来对于钢铁行业而言,最重要的不再是总量增长,而是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钢企应着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我国钢铁工业在解决了总量不足的问题之后,高增长、高利润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许多突出的新问题、新矛盾促使钢铁企业加快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国际、国内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中国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钢铁工业虽有发展空间,但已不具备发达国家当初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条件。同时,中国也不可能长期依靠投资维持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钢铁工业大量扩张普通钢生产规模和大量消耗资源的历史已基本过去,唯一的出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具体来说,一是着力提高成本控制能力,推进节能减排;二是着力提高质量控制能力,适应市场变化。
      构建低成本的生产经营运行模式
      钢铁生产消耗的主要物质是矿石和煤炭,这两大原料的价值越来越高。每生产1吨铁,消耗的矿石、焦炭、煤粉占生铁成本的82%。高效利用资源,既可节能减排,又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在高价原燃料条件下,节能减排的经济意义越来越强。
      从当前钢铁企业的情况出发,原料的选择和采购、烧结生产、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轧钢生产等工序既是降低成本的重点,又是节能减排的源头。从这些主要工序入手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吨钢成本约有250元~289元的节约潜力,相当于今年1~8月份钢铁企业每吨钢材平均利润(395元)的60%左右。
      低成本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管理理念和机制上入手,使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创造降成本的环境和条件。例如原燃料采购,要考虑有害元素对高炉成本的影响;烧结工序要为炼铁提供成分稳定、强度高、氧化亚铁低的烧结矿;炼铁工序要为炼钢提供稳定的低硅、低硫、高温铁水;炼钢工序要提高命中率,为轧钢热装热送创造条件,并在全过程实行精细管理,提高物料、热能利用效率。每个企业都应根据自己的条件,构建适合自己特点的低成本运行模式。
      优化钢材产品的质量结构
      在高价原燃料时代,没有矿山的企业与有矿山的企业之间的成本差距很大,沿江、沿海企业与内陆企业之间也有很大的成本差距,单靠扩大普通产品的生产规模和降低成本,不足以抵御市场风险。因此钢厂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优化质量结构,以质量求发展。
      首先,当前优化产品质量的市场环境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钢铁工业受下游行业“减量化”用钢的压力,对钢材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行业,普通建筑钢材消费比重逐渐下降,而高强度、高性能的钢结构用钢需求旺盛;汽车行业为节油减排,车型进一步向“轻量化”发展,2010年后将减重20%左右;家电行业要求减小钢板厚度,提高钢材强度,钢材单耗下降10%以上;造船行业为降低运输成本,正向大吨位、大型化发展,要求提高钢材质量……在各行各业转变发展方式,节约用钢的大趋势下,钢铁企业必须顺应形势,为用户着想,提高钢材的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从成本竞争转向质量竞争。
      从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看,我国已经开始大量间接出口钢材。机电产品出口“带走”的钢材占本行业用钢量的19%,家电产品出口“带走”的钢材占29%,船舶出口“带走”的钢材占70%。国家在限制钢材出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鼓励这些产品出口。
      其次,优化质量的装备条件已基本具备,关键在于提高质量控制能力。钢铁工业在2001~2007年进行了大面积的装备结构调整,过去不能生产的品种,现在可以生产了。在18大类钢材品种中,有17大类的自给率已经超过了100%,主要品种的产量已经超过了国内需求。但是,用同类装备生产的品种,质量差别很大,使用性能相差很多。由于钢材质量的差别,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1600多万吨高质量钢材,涉及大型散货船用低合金高强度船板、大型挖掘机用高强度中板、轿车用弹簧钢、高级冷墩钢、轴承钢、齿轮钢、中高级焊丝用钢等众多制造业用钢。进口钢材不仅是数量问题,涵盖的品种遍及各大类,说明钢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普遍较低,“一流装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状况比较普遍。因此,钢铁企业优化结构的目标,不仅是追求板管比、板带比、优钢比等数量化概念,更重要的是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优化质量结构,从生产符合标准的“合格品”转向用户完全满意的“合用品”。
      再其次,应调整产量与质量的关系。炼钢生产是保证钢材质量的基础性环节。但是,我国钢铁企业更习惯于追求产量。根据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分析,凡是生产高质量钢材的企业,从不过度追求产量。如生产优质板带和优质合金棒线材的企业,转炉冶炼周期稳定在40~50分钟/炉,利用系数稳定在20~30,这类企业占大中型钢铁企业的21%。但另有42%的企业,为了追求产量,把冶炼周期压缩到30分钟以下,利用系数达到40~80,牺牲了质量、能源和环保。这些企业应及时将发展方式从“快”字转为“好”字当头。
      最后,要提高钢的纯净度水平。钢的纯净度是检验钢铁企业制造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的基础性标志,提高质量控制能力,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综合体现。一是要有完备的技术装备,包括铁水预处理、多种炉外精炼、微调设施、检验检测手段等;二是要严格管理主辅原材料,特别对原材料中的有害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严格控制;三是实行标准化作业,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岗位规程。有些钢种还要执行特殊标准,以保证钢的质量和性能。
      在钢铁行业的这个“冬天”里,有的企业想联合起来“抱团取暖”,有的企业安排检修“减产保价”,有的企业无可奈何停产等待“春暖花开”。而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则选择了提高质量、发展品种、降低成本,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地将“春天”握在自己的手里!(中国冶金报)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加工币 -10 收起 理由
    zhdazhi -10 去年新闻,现在上传,明显灌水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11-3 06:05 , Processed in 0.1231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