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铸造企业实施柔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08-09-05
99
--------读后感
近日在<<今日铸造>>(29期P128)读到一篇赵代福先生的<<铸造企业实施柔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文章,很受启发,特摘“铸造企业管理和设备及工艺规划的柔性管理”部分,放到这里来和大家共同分享,希望能对我们今后在管理和选购设备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在此文中提到了目前铸造企业的管理现状时写到:中国虽是铸造大国,但与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装备普遍落后,很多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劳动生产率低,铸造业人均产值不到美国的1/20;技术含量低,以CAD为例,只是在发挥绘图功能,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微机的操作不熟悉;工艺水平低,重要关键复杂产品基本上没有自主创新开发能力;铸造行业职工总体素质偏低,工作条件差,员工职业热情不高等等.
企业“大而不强”是中国铸造企业面临的尴尬局面,我们在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设施、企业规模、生产效率、能耗、环保等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设备的选型方面,文章提出,要从生产能力和技术装备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即要满足当前制造的需求,又要能适应企业未来几年内新产品开发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如建立能自动控制和闭环运行的砂处理生产线、造型线和熔炼生产线,能保证不同大小,不同技术要求的铸的生产需要,随时满足市场需求,并保证铸件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若条件允许,应对一些关键设备进行数控化的改造,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适应能力.如笔者所在的企业,原来造型线型砂配置对气温非常的敏感,质量难以保证,长期影响生产进度,后来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配备了自动温控装置,随时根据气温的变化来自动调节树脂、固化剂的温度,从而保证了型砂质量的稳定性,提高了该套设备的使用能力.
当然也要保留一些简单非标设备,作为关键设备的补充,一旦关键设备出故障,就可以起到替代的作用,保证基本生产能正常进行.
加强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维修能力,提倡操作中维护保养和设备预修,适当加大关键设备的储备量,最大限度的减少设备的故障率,使设备不至成为影响生产的瓶颈,保证生产的均衡性.
文中以上所提到的目前中国铸造企业在整个世界铸造行业中所占的比例给了我们足够的发展空间,中国铸造业发展前景广阔;企业目前所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应该有清晰的认识;企业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所提出的设备的选购、设备的配置和日常的保养维修,我认为是我们铸造企业在目前这种市场状况下应该在选购设备方面要特别注意的,它对我们企业将来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将起到一个关键性的作用.
讨
2008-09-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