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97|回复: 5

[分享] 各种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共18种元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6 10:11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10-23 21: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1、Al
    (1)Al当钢中其含量小于3~5%时,是一有益的元素。其作用是:高的抗氧化性和电阻。
    ①作为强烈脱氧剂加进的Al,可生成高度细碎的、超显微的氧化物,分散于钢体积中。因而可阻止钢加热时的晶粒长大(含Al<10%,在加热<1200℃才有细化作用,否则其作用甚小)和改善钢的淬透性。所以这些氧化物成为结晶的中心,而在钢冷却时又对A体分解起促进作用。
    作为合金元素,有助于钢的氮化,因而可提高钢的热稳定性。所以AlN本身在加热时具有高稳定性,①与②都有利于减弱钢的过热倾向。
    ③可改善钢的抗氧化性,考虑②和③,
    ④能提高钢的电阻,与Cr共同用于制造高电阻铬铝合金:如Cr13Al4、1Cr17Al5、1Cr25Al5。Al使电阻增高的程度比Cr还高的多。在Cr钢中加Al,会粗晶易脆,所以其量一般不超过5%,个别才有8~9%。
    ⑤对硅钢而言,Al可减少α铁心损失,降低磁感强度,与氧结合可减弱磁时效现象,但Al的氧化物会使磁性变坏。Al(>0.5%)也会使硅钢变脆。
    (2)Al的不良影响
       ①促进钢的石墨化,减少合金相中的碳溶浓度,所以硬度、强度降低。
       ②加速脱碳
         当Al含量增加至3~5%时,8~9%将会大大地促进钢锭的柱状结晶过程。因此而大大增加钢的机械热加工的困难,也使钢极易脱碳。(其热加工之所以困难是因为该合金钢锭具有粗晶结构,且其晶体的解理极弱,所以导热性低,加热时容易出现大的温度差而锻裂,甚至钢锭的去皮加工都会使其晶界氧化而破坏。此外,它在800℃以上的高温长时间停置也极易变脆。
    一般合金钢中含Al量:
      合金结构钢:  Al=0.4~1.1% (38CrAlA、38CrMoAlA、38CrWVAlA等)
      耐热不起皮钢:Al=1.1~4.5% (Cr13SiAl、Cr24Al2Si、Cr17Al4Si等)
    电热合金:    Al=3.5~6.5% (Cr13Al4、1Cr17Al5、Cr8Al5、0Cr17Al5等)
                    甚至Al=8% Cr7Al7:考虑电热合金受荷不大,虽有脆性,仍可使用。

    2、Si
      (1)一般合金钢中的Si含量不会高于3.5%,更多时(4.8~6.5%)将使钢具有很高的脆性。
    Si的有益作用:高的热强性和弹性极限,高的导磁率,涡流损失少。
    ①象Al、Cr一样,其氧化物均是尖晶石类型的组织。其晶格常数与α-Fe、γ-Fe区别小。因为其氧化物与金属分界处的晶胞之间就紧密而强固地结合在一起,氧化皮紧密地被贴在金属上,甚至在高温下也不剥落。所以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耐热性能,而被加入耐热钢。
    ②有利于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在中碳钢中加入1~2%的Si,调质中σb将增15~20%,而Aku也提高了,还提高了σs和δ。
    ③利于促进钢中石墨化而用于炼制石墨钢。此钢可制轴承,甚至作为工具钢代替,制冲头,拉模、弯曲模等。
    ④脱氧能力较强,是炼钢常用的脱氧剂,故一般钢中均含Si,其量≤0.5%。
    ⑤硅可减小晶体的各向异性,使磁化容易,使磁阻减小,它还可减轻钢中其他杂质对磁场磁感的危害(使%C石墨化,脱氧,与N形成氢化硅等)。所以可大大减少涡流损失。由于硅的脆性,目前高硅钢片硅含量规定为低于4.5%,最多只为4.8%,正在研究提高至6.5%。
    ⑥硅可显著地减慢回火马氏体在低温(200℃)时的分解速度。(在较高温度即400~500℃则作用并不显著)Si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多加Si会使A-α转化。
    (2)Si的不良影响
    ①促使石墨化,促进脱碳(它是阻止碳化物形成的一种元素),含Si钢一般不作渗碳。
    ②促进回火脆性的发展,使塑性降低。
    Si对冲击韧性和韧性的温度储量的影响不是等值的。
    当Si=1~1.5%时作用尚良好。Si=2.5~3%时则影响不良,含Si=2~2.5%,则难以锻造。
    当Si≤2.3%时,矽铬钢对回火脆性的敏感性还很低,但对当Si=2.5~3.5%时,对回火脆性和敏感性就高。用这种钢必须采取韧性处理(回火后在水中浸渍,锻时用少韧处理),而当Si>3.5%时,甚至持用韧性处理也已不能消除矽铬钢的脆性。(不过,Mo的加入可使其脆性稍许改善),SI=4%时,室温下即可能脆裂。
    ③对碳素工具钢,Si含量上升时,将降低其淬透性等级。一般结构钢中均不宜加Si,对于高速钢,不大于0.4%。
    ④由于硅的存在,使钢中增碳困难,并使渗碳速度降低,所以此类钢多不作渗碳处理。
    ⑤硅锰结合,Mn可下降,因为Si引起的脱碳,Si有微弱的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可稍下降,Mn引起的调质粗晶,有相互改善作用,但易生白点,应注意冶炼时原材料的干燥烘烤。
    ⑥硅在钢中还常以Fe、Mn的硅酸盐类夹杂物而存在,均会降低钢的各种性能,塑性比硫化物低。这类夹杂物透光度很高,而反光度则低,故显微镜下常呈灰黑色。
    (3)一般合金钢中Si含量:
    一般碳钢:Si<0.5%
    合金结构钢: Si =0.9~1.6% (27SiMn、40CrSi、20CrMnSi、35CrMnSiA等)
    弹簧钢:     Si =1.5~2% (55Si2Mn、60Cr2Mn等)
    轴承钢:     Si =0.4~0.7% (GCr9SiMn、GCr15SiMn、GCr6SiMn等)
    工具钢:     Si =0.65~1.8% (SiMn、9SiCr、5SiMnMoV、6SiMoV等)
    耐热钢:     Si =1~4.3% (Cr17Al4Si、Cr20Si3、4Cr9Si2、4Cr3Si4等)
    电机硅钢片: Si =0.8~1.8% 、1.8~2.8%、2.8~3.8%、3.8~4.8%为低、中、较高、高级硅钢片

    3、Mn
    (1)锰的有益作用是高的强度和耐磨性),淬透、渗碳、冷工硬化。
    14%(高耐磨钢),17~19%(护环钢)
    ① 作为炼钢的脱氧剂用,因为一般钢中均含Mn,其量≤0.7%。
    ② Mn和S作用抵消S对铁的红脆影响。
    ③ Mn对各类钢的作用是:

    珠光体Mn钢:可提高其强度和耐磨性,塑性亦不错。所以它能细化珠光体组织。(对含碳量较高的钢,Mn↑,塑性稍有降低。对低碳钢则含Mn↑,而韧性↑。
    奥氏体Mn钢:有足够高的塑性和很高的耐磨性。所以Mn能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扩大γ相区得奥氏体。降低淬火时的临界冷却速度。降低钢的临界点(A1和A3)同碳量碳素钢低25~30℃,所以可提高钢的淬透性,淬火时的变形也比较小,因此适于制大截面和复杂的零件。Mn=5%时,Mn降至0℃。
    马氏体Mn钢:易使之发脆、淬裂。Mn易溶于铁素体内,形成弱碳化物其稳定性不强。所以加热过程中极易完全溶入奥氏休中,加之其临界点又低,所以晶粒极易粗化、极易淬裂,为此应严格控制淬火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一般均以油淬或流动空气中冷却为宜,只有形状简单件才好用水淬。
    调质钢:将降低其塑性(回火脆性影响)。
    渗碳钢:Mn的存在能促进渗碳作用,所以能大大提高钢的表面硬度与耐磨性,尤其可贵的是在渗碳时表面软点较少,也不改变过分增碳的倾向。(渗碳后的锰钢,在最后淬火前,应进行一次正火或退火处理,以消除因长时间渗碳造成的心部过热)。
    结构钢:将促使其回火脆性增强。
    工具钢:加入约1%Mn,可减少淬火时的体积变形,这对于精密工具和长形工具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如CrMn、CrWMn钢等)。
    ④ Mn可改善钢的焊接性和低温性能,还可减慢钢的脱碳作用。
    ⑤ Mn量中还可适当改善钢的切削性能。
    ⑥ 对某些钢,Mn的作用可代Ni,能扩大γ相区得奥氏体,如模具钢(增强淬透性)、奥氏体钢等。
    ⑦ 高锰钢对冷工硬化敏感,可提高钢的强度和耐磨性。(Mn=10~14%,而C=1~1.4%)
    ⑧ 铬锰奥氏体钢的热强性很好,甚至可超过Cr、Ni钢,加4%Cr、Ni红热耐磨性更好。Mn价廉。
    (2)锰的不良影响是:

    ① 增加钢的过热敏感性(粗晶):这是由于含Mn渗碳体的稳定性不强,在加热过程中很容易完全溶于奥氏体中。加之,Mn钢的临界点亦较低,所以就易粗晶了。为此锻造和热处理加热都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所有合金元素中,Mn是不能减低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的元素,相反引起粗晶。

    ② 增强钢对白点的敏感性,故要缓冷。(含C>0.3%时影响即较大)
      ③增强回火脆性,且易形成带状和纤维组织。故纵、横向性能差较大(Mn>2.4% 延伸率↓↓)
      ④ 高锰钢熔点低(Mn13~14%,T熔1350~1400℃)平均线膨胀系数大(相当于钢类矽钢的1.9倍),导热系数小(约为同类矽钢的1/3~1/4),热加工稍难。

    ⑤ 高锰钢在冷速不够时,易生成块状碳化物沿晶界析出,使钢变脆,采用水淬速冷时,可使碳化物来不及析出,得到均匀奥氏体组织,性能改善。但因为含Mn量高,导热性差,速冷则温差应力大而易淬裂,所以淬火次数不宜多。
    (3)含Mn钢的分类

    ① 碳钢:a、正常含Mn量碳钢
    Mn=0.25~0.8%

    B、较高含Mn量碳钢
    Mn=0.7~1.0%

    及0.9~1.2%

    ② 锰钢:
    Mn=1.1~1.8%

    少数 ~2.4%

    ③ 高锰钢:
    Mn=13~14%
    (C=1.0~1.3%)

    注:Mn<1.2%为炼钢脱氧及稍许改变钢性能,作一般矽钢。Mn=1.1~1.8%或2.4%为具高塑性、耐磨性,强度而被采用。Mn=2.4~13%为粗晶极脆而不可用。Mn=13~14%为冷工硬化而成为高耐磨钢。

    4、Ni
    (1)镍的有益作用是:高的强度、高的韧性和良好的淬透性、高电阻、高的耐腐蚀性。

    ① 一方面既强烈提高钢的强度,另方面又始终使铁的韧性保持极高的水平。其变脆温度则极低。(当镍<0.3%时,其变脆温度即达-100℃以下,当Ni量增高时,约4~5%,其变脆温度竞可降至-180℃。所以能同时提高淬火结构钢的强度和塑性。含Ni=3.5%,无Cr钢可空淬,含Ni=8%的Cr钢在很小冷速下也可转变为M体。

    ② Ni的晶格常数与γ-铁相近,所以可成连续固溶体。这就有利于提高钢的淬硬性,Ni可降低临界点并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所以其淬火温度可降低,淬透性好。一般大断面的厚重伯都用加Ni钢。当它同Cr、W或Cr、Mo结合的时候,淬透性尤可增高。镍钼钢还具有很高的疲劳极限。(Ni钢有良好的耐热疲劳性,工作在冷热反复。σ、αk高)

    ③ 在不锈钢中用Ni,是为了使钢具有均匀的A体组织,以改善耐蚀性。
    ④ 有Ni钢一般不易过热,所以它可阻止高温时晶粒的增长,仍可保持细晶粒组织。
    ⑤ 含Ni量相当高的钢,其热膨胀系数很小而用作不变钢(Ni36%)和代用白金(Ni42%)。
    ⑥ 含Ni更高时,与Cr结合作高电阻合金(Cr15Ni60、Cr20Ni80)。
    ⑦ Ni和V一样,对脱碳过程没有影响。
    Ni本身不是有效的抗氧化学元素,所以很少单独用作不锈钢的合金元素,但对浓苛性碱有好的作用。
    ⑨ Ni可提高A体钢的蠕变抗力,但还一定值作用则减弱,须加入别的合金元素,通过固溶强化或沉淀硬化的途径来解决。
    ⑩ Cr、Ni钢的焊接性能和低温性能也不错。
    (2)Ni的不良作用:
    ① Ni不能提高铁素体的蠕变抗力,相反会使珠光体M体钢热脆性增大。所以珠光体、马氏体钢不加镍。
    ② 含硫气氛中的Ni钢耐蚀性也不及无Ni钢,因硫化镍会引起钢的赤热脆性。
    ③ 铬镍钢容易感受回火脆性和易形成白点(前者可在回火后采用速冷防止,后者应采用正确的熔炼规范和锻造、冷却规范防止。)
    ④ 对高速钢,因为它降低了它的硬度而被视为有害杂质,当Ni≈2%时或更高时,由于其抗600~660℃回火稳定性降低而热硬性变坏(使A体稳定不分解),所以硬度降低。
    ⑤ 同样,因为Ni降低钢之淬火层的硬度,在轴承钢中也不希望有它,Ni不大于0.30%,且Ni+Cu不大于0.50%(Cu不大于0.25%)。
    ⑥ Ni虽可提高电阻,促使矽石墨化,但会降低磁感和最大磁导率。所以硅钢片也不希望有Ni。
    ⑦ Ni在我国早,价钱高。
    ⑧ Ni钢氧化容易起鳞,所镍钢的氧化铁皮粘在钢表面上不易脱落。
    (3)一般合金钢中的Ni含量:
    渗碳钢:含C=0.15~0.25%
    Ni=1~4.5%
    调质钢:含C=0.35~0.55%
    Ni=1~1.75%
    不锈钢:含Ni≤2% M体不锈钢,含Ni=8~18% A体不锈钢。含Ni=2~8% M-P体类不锈钢。
    耐热不起皮钢:含Ni达9~36%,属A 体钢。
    磁钢:含Ni<25%的(Ni25、Ni9Mn9等)为弱磁性钢,用930~1000℃淬火能很好不被磁化,可用于制机器,仪表等不应被磁化零件(电机环、指南针盒、电阻等)。
    含Ni=25~30%的是陈化磁性钢,它具有非常高的磁性,当残余磁感应为5000~7500高斯时,矫顽磁力可达500~700奥斯特甚至1000,但它具有高的脆性(和硬度),所以多做铸造磁铁。
    含Ni=35~37%的是恒范合金(不变合金)
    Ni=42~44%的是类铂合金。
    含Ni=50~80%的是高导磁率的合金,(但要很纯,才能发挥作用)

    5、Cr
    (1)铬的有益作用:具有许多有价值的性能:高硬度、高强度、屈服点、高的耐磨性而对塑性、韧性影响又不大,高的抗氧化性,耐蚀性,还能提高电阻和导磁率等等。
    1)Cr是中等碳化物形成元素,在所有各种碳化物中,铬碳化物是最细小的一种,它可均匀地分布在钢体积中,所以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屈服点和高的耐磨性。由于它能使组织细化而又均分布,所以塑性、韧性也好,这对工具钢尤有价值。
    2)Cr的碳化物也较难溶解,在短时间加热下有阻碍晶粒长大作用,长时间渗碳还会粗晶。所以可减小过热敏感效应。
    3)Cr可使A 体分解速度减缓,降低淬火时的临界冷却速度,因而有助于M体形成和提高M体的稳定性,所以Cr钢均有优良的淬透性,且淬火变形较小。注意:Cr是铁素体形成元素,缩小γ区,所以在没A体化元素存在时,高Cr钢将呈铁素体组织。
    4)Cr与W或Mo结合,能使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增加,而有助于获得需要粉碎程度的碳化物相。
    5)Cr能大大提高结构钢的强度和塑性,这种影响在Cr与Ni结合的钢中尤其显著。如12CrNi3N等。
    6)Cr≥12%时,有好的耐蚀性,再加8~9%的Ni,耐蚀性更会大大提高。Cr提高耐蚀能力的作用随含碳量增加而会有所降低,因为Cr与C结合后不起作用。
    7) Cr≥25~30%时,有好抗氧化性。如Cr=27~28%即可作1300℃的热电偶温度计的防护罩,当Cr与Si、Al结合时,甚至Cr相当少而抗氧化性也很高。如Cr 6~10%+Si 2~3%就有高的耐热性和抗氧性。
    8)Cr、Al结合(1Cr17AL5、Cr13AL4等)及Cr、Ni结合(如Cr15Ni60、Cr20Ni80等)均有很高的电阻。
    9)Cr能提高钢的矫顽力和阻止钢的组织时效,所以Cr钢用于制造永久磁铁。
    10)Cr价较低。
    11)因为Cr可形成稳定的碳化物,减缓碳的扩散和生成紧固的氧化皮膜,所以可降低脱碳作用。
    12)含Cr>2.5%的多元素合金钢。(18Cr3MoWVA、20Cr3MoWVA等)是良好的抗氢蚀钢。
    含Cr<0.08% 这是石墨钢的要求,所以Cr是阻止石墨化的一种元素。
    含Cr≯1.2%
    低合金高强度钢(一般Mn钢和SiMn钢)
    含Cr=0.5~1.65% 作轴承钢(C≈1%)——其合金含量低,价廉,而又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良好的耐疲劳性和淬透性,且热处理也简便。
    含Cr=3~10%的钢——Cr对钢强度和韧性的影响是Cr<2%时逐渐增强到2%时,强化作用最为显著。但超过此限则会损害其热强性。3~10%时最为明显,当含Cr>12%时,则强度又复升高。但是当含Cr量增至3%时,由于其马氏体回火稳定性显著增高。所以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用于模具。当含Cr量增至3%时,其与含C1%的磁性配合也最好。所以又用作磁钢。含Cr4%而与18%W及1%V结合可得到很好的红硬性(620℃ HRC=60),所以广泛用于高速工具钢中,含Cr5%的钢(含C1%)即可空气中淬火。含Cr5~6%及含Cr6~10%且含Si2~3%的矽铬钢,尽管强度不是很高,但亦具有足够的耐热性和抗氧化性而用于气阀中及石油、化学工业(氨合成设备等)。
    含Cr=12~14%的钢是最典型的不锈钢(1Cr13~4Cr13)它们都有较高的抗蚀力,强度也不错,面Cr12、Cr12Mo等则是典型的具有高淬透性和高耐磨性的模具钢。(此类多属马氏体钢)
    含Cr=16~18%的钢有的只具单相(铁素体),有的双相(M体—铁素体),此类具单相的Cr钢耐蚀力比含Cr=12~14%的钢还高。如Cr17、9Cr18等,如再加8~9%的Ni其耐蚀力又将大大增高。如1Cr18Ni9、1Cr18Ni9Ti等都是典型的不锈钢、耐酸性较好,CrNi钢的缺点是有晶间腐蚀,加Ti、Nb可改善。
    含Cr=23~32%的钢具有很好的抗蚀稳定性,极高的抗氧化性,甚至在普通温度下能抵抗浓硝酸、浓磷酸、浓硫酸的浸蚀。含Cr 27~28%的钢可作1300℃的热电偶温度计的防护罩。这类钢是纯铁素体钢,所以不能通过热处理改变其组织及性能。且再结晶温度较低,粗晶作用较强,有高的脆性,所以不能作受振及打击零件。加入Mo、W、V可适当改变性能。减少Cr含量,加Si量可提高其热强度如Cr9Si2、Cr10Si2Mo等。加Ni也成,如Cr20Ni14Si、Cr25Ni20、Cr18Ni25Si、Cr14Mn14W、Cr18Ni6Mn5等等。
    Cr不同于Mn、Ni,它是缩小γ区的合金元素。(它同α-Fe都具有体心立方晶格,且自熔点1849℃至绝对0ºK,纯铬均为这一晶格不变),所以随含Cr量增加Ac3虽也从910℃开始降低,但其速很慢,而Ac4却从1400℃迅速降低,至含铬达8%时Ac3为850℃已为最低。含Cr再增加,Ac3即迅速上升。当含Cr量达13%时,Ac3与Ac4会合为一点,γ区被封闭,所以含Cr>13%时变为纯铁素体相,不再发生转变,用热处理也不能再改变其晶粒尺寸。——即为铁素体钢。当Cr量继续增加,约在25~60%特别是45~48%区域,当温度低于950℃时(多在820℃)慢冷,将会析出一种无磁性脆性组分——σ相。这些在进行二次加热后将会游离析出,致使得在固溶体中产生巨大体积改变造成颇大应力,故极脆。但在950℃以下急冷时,σ相可由于固溶体内不析出,影响则较小。δ相问题:有人指出,当Cr和C含量搭配时,特别在含左右时,将极易生成游离态的铁素体即δ相,它将使钢的工艺性能和耐热性降低,所以要很好注意在含Cr=0.11%时,含Cr=10.9%可使δ相量减至最少。
    Cr对抗腐性的改善上很有利的,但对抗蠕变的影响则较复杂。因为作耐热钢应注意,当含Cr=1%抗蠕变强度最高。含Cr↑则出现,Cr>C3三方晶格,至Cr=7%抗蠕强降至最低点,当含Cr增至12%时,Cr23C6将取代Cr7C3,抗蠕强(耐热性)可有少许提高,添加V、Nb、Ti可得极细弥散相,对抗蠕强(耐热性)改善极为有利。

    6、W
    (1)W的良好作用是:
    1)细化晶粒,(其作用比Cr还强,所以可降低钢的过热倾向性,提高强度、韧性和热稳定性。
    2)提高M体稳定性,大大提高淬透性,18CrNiWN任何冷却速度都能完全淬透,得M体,用W18%与Cr4%配合,M体稳定性可达600℃,保持红硬性。
    3)阻止回火脆性发展,所以可提高强度同时不降低塑性,提高韧性。
    4)提高淬火钢的矫顽磁力,阻止钢的组织时效。
    5)其碳化物极其稳定,高温也难溶进固溶体,所以可作高速工具钢。
    6)W钢一般硬度、耐磨性较好,热处理变形小,不易淬裂,回火稳定性也较好。
    7)W因能提高A体的稳定性,而用于阀门钢中,缩小γ区,同Cr。
    8)可提高珠光体耐热钢的热强性,提高再结晶温度。
    9)在高合金Cr、Ni钢中加入2~4%W便可提高钢的屈服点,疲劳强度和热稳定性,并因为形成碳化物而减小晶向腐蚀倾向(Fe3W2和Fe2W都是极稳定的化合物,高度弥散,所以可提高强度、热稳定性。)
    (2)W的不良影响:
    1)增加脱碳(碳化物稳定)阻止石墨化。
    2)W是强碳化物元素,应防止碳化物不均影响性能而成废品(可增加镦拔数及正火处理纠正)。
    3)含W>9%时硬度显著提高,而δ、ψ显著降低。
    4)W使钢导热率降低,含W>10%其导热率只有纯铁的0.7倍。
    5)含W增加,可锻温度范围降低。
    (3)一般合金钢中的W的含量:
    合金结构钢:W=0.3~1.0% (例20Cr3MoWVA、18Cr3MoWVA等)
    耐热不起皮钢:W=0.3~3.2% (上二种为抗氢钢亦属此类,又如Cr15Ni36W3Ti等)
    合金工具钢:W=1~18%(CrWMn、W、W2、3Cr2W8V、P9、P18等)
    向钢中加入多于20~22%的W,是不合适的。所以超过此值W对钢的性能的改善并没更好的作用,所以多加是不经济的。
    一般提到的降低回火脆性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在钢中加入0.3~1.0%的Mo或1~1.5%的W。
    2)回火时采用快速冷却,用水冷或油冷。
    3)提高回火温度,此法因为使性能(强度)下降,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少用。
    4)延长回火时间,或增加重复高温回火的次数。
    5)降低淬火温度,或采用二次淬火①AC3以上正常淬火②AC1~AC3之间不完全淬火以消除回火脆性。
    6)在钢中加入V(约是钼含量%+0.1%可等效),以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抑制回火脆性,不过此作用甚微。
    7)采用形变热处理,即加热至AC3以上进行形变(变形度15~20%最佳)后立即淬火回火,韧性提高3倍。
    8)高速度(1000℃/秒)加热和冷却,最后二种方法因为生产上很难实现而未被采用。
    注:常说的回火脆性是第二类回火脆性(即450~570℃可650~700℃出现的),而第一类回火脆性(250~400℃),所有钢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而可用重复回火即能消除,故多不再讨论。

    7、Mo
    (1)钼的良好作用是:
    1)细化晶粒的作用比W更强,所以可降低钢的过热倾向性,提高强度、硬度、热稳定性。
    2)Mo在钢中会使锻件σb、σs、HB↑,而使δ、ψ、αk↓。提高M体回火稳定性,与Cr、Ni结合可大大提高淬透性,可细化晶粒,提高韧性,使锻造加工容易。
    3)降低回火脆性,对某些结构钢可消灭回火脆性(如24CrMoV5),所以可提高强度而塑性并不降低,钼可提高钢的冲击韧性。①又一说是合金元素(包括Mo在内)均只有抑制回火脆性的作用而不能达到消除回火脆性。Mo的影响是:含量达0.2%即有良好作用。所以普通合金结构钢含Mo0.25~0.4%对放置回火脆性温度范围550~600℃长期工作的钢才规定含Mo为0.5~0.6%,当含Mo量超过一定值时(对低碳钢此限为1.0%),则反而会使高温回火水冷钢变脆。Mo钢长时间回火易变脆。②当含P和Mo较高时,即使有Mo或W等也仍不能避免回火脆性产生。③附带说说降低回火脆性的方法(见上段)。
    4)提高钢的的矫顽力,改善磁性。
    5)其碳化物也很稳定,它并阻止其它碳化物析出。高温也很难向固溶体转移。
    6)钼可代钨(因为原子量成半关系,所以可用1%Mo代替2%W)。
    7)同样Mo亦可提高奥氏体稳定性而用于阀门钢。
    8)可提高Cr、Ni不锈钢的抗晶间腐蚀能力。
    9)在某些还原性介质中易使耐酸不锈钢钝化,从而提高耐腐蚀能力。(如亚硫酸、沸磷酸及醋酸、草酸、蚁酸等)。
    10)可提高珠光体耐热钢的热强性,并可单一加进耐热钢,其量约0.5~1%(并独作合金元素时会使钢有石墨化倾向)。
    (2)钼的不良影响:
    1)有挥发性,在加热时,会生成褐色烟气(氧化钼)发生蒸发。
    2)促进脱碳,所以为防止脱碳其淬火温度应较一般降低10~20℃,阻碍石墨化。
    3)Mo是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为了得到奥氏体,应相应多加Ni、Mn等奥氏体形成元素。否则当Mo含量较多时就易出现铁素体δ相或其它脆性相而使韧性降低。
    4)Mo降低钢导热率的作用同W,但Mo可防止过热。
    5)Mo钢比碳钢变形抗力高。
    (3)一般合金钢中的钼含量:
    合金结构钢和工具钢:Mo=0.15~0.30% (例5CrNiMo、35CrMo、40CrMnMo、38CrMoAlA等)
    不锈耐酸钢:Mo =1~2.6% (如Cr17Mo2Ti、Cr25MoTi、Cr18Ni18Mo2Cu2Ti等)
    耐热不起皮钢:Mo =0.4~1%(16Mo、20CrMo、Cr5Mo、25Cr2Mo1VA、15Cr11MoV等)
    航空用高温合金:Mo =0.35~7% (如901合金=Cr12Ni43Mo6Ti3BMo2Ti)

    8、V
    (1)钒的良好作用是:
    1)细化晶粒作用强,可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减小过热敏感性,提高热稳定性。
    2)提高M体的回火稳定性。它对淬火钢硬度的影响,与温度有关:在正常淬火温度下(稍高于AC3点时)。因为V与C化合成VC而降低了固溶体的合金度,所以硬度降低,当淬火温度提高至超过AC3点很多时(且有较长保温时间),则VC都转进固溶体,所以硬度可提高。一般地说V对淬透性有不利的影响,但韧性较好,加了V不易淬裂。中碳钢加V强度↑,韧性不变低。
    3)V与O、N都有很大的亲和力,亦是强碳化物元素。一般VC的弥散度很高,且极稳定。所以它既利脱氧、脱气得到致密细晶组织,提高塑性、韧性及高强度,其冲击性能和疲劳强度都较无V钢高,在高温及低温(<0℃)均有高强度、韧性。由于碳化钒的高度分散阻止焊缝晶粒粗大,所以可改善钢的可焊性能,但加热到VC溶解温度后即会引起钢晶强烈长大。
    4)由于V可提高钢的高温蠕变能,所以是热强钢合金元素之一。
    5)由于V钢表面内部均有细晶组织,所以对渗碳有利,可延长渗碳进行时间,无须进行二次淬火,一次即可直接淬至要求性能。
    6)V对结构钢机械性能的影响尚无定论。
    (2)钒的不良影响:
    1)V无减低回火脆性的作用,因为V可提高回火稳定性,可细化晶粒,所以当V量不高时,也可适当提高韧性,而降低回火脆性。
    2)有阻碍钢的脱碳及石墨化的作用。
    3)含量达0.05%时将使硅钢矫顽力降低,这可能由于脱氧的作用。
    4)含碳一定时,V↑会使HB↓,所以一般含V≯1%(因为不溶入固溶体)。
    (3)一般钢中的含V量:
    合金结构钢:V=0.07~0.35
    (例20MnV、10CrV、45CrV、12CrMoV、25Cr2Mo1VA等)
    在合金结构钢中,由于含V>0.3%时将使回火脆性倾向急,则增大而少用。
      耐热钢:V=0.1~1 (例20Cr3MoVA等)V可提高高温蠕变性能,有脱氧能力。氮化钒的弥散硬化作用可使其有耐蚀和高的热强性,但V的时效脆性使含其量不宜过高。
    高速钢:V=0.1~2.6 最近在研究增至5%,主要因为它能提高工具的热强度,特别是可提高它的切削性能(对切削高硬度材料亦很有利)所以加得多,但其量达一定值后,性能再增就不显著了。
    9、Co
    (1)Co良好作用是:
    1)能细化晶粒,可降低钢的过热倾向性,向高速钢中加Co,可提高其耐用度。
    2)能提高钢的热强性(热硬性),它给高速钢增加了合金化的强度和促进回火碳化物形成。
    3)能提高磁钢的矫顽力又同时提高它对磁碱留感应值,所以对磁钢有良好的影响(它本身即为磁性物质)。
    4)含碳量很高时会促进钢中碳石墨化。
    (2)Co的不良影响:
    1)含量过高,难以锻造。因为易析出硬而脆的金属化合物。
    2)有相当高的脱碳倾向性。
    3)价格昂贵,所以下列各种钴钢都很少使用。
    4)钴的一个特性是:降低奥氏体的稳定性,促使钢中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左移。
    5)因为易析出硬而脆的金属间化合物使机性变坏。
    (3)一般合金钢的钴含量:
    1)热强钢:含Co=2~4%
    (主要是铬钴钼钢组)
    2)高速钢:含Co=4.5~10.5%
    (BCo5、BCo10等超过10%作用已无显著增加)。
    3)磁钢:含Co=2.5~16.5%
    (Cr6Co3、Cr6Co5、Cr7Co10Mo、Cr9Co15Mo等)。
    10、Ti
    (1)钛的有益作用是:
    1)能形成很强固的TiC,可稳定到1300℃,有此稳定到高温的高度分散的TiC质点,所以可细化晶粒,降低钢的过热倾向性。
    2)能防止产生晶间腐蚀现象,实践知:当Ti:C=5(一般C=0.03)时,效果最佳。当Ti:C=3,抗蠕变强度最高。满足上条件时的钢,因为所有的游离碳都被结合成了强固TiC,所以在加热过程中就不会再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碳化铬。否则,晶界碳化铬的生成就将出现晶界固溶体的贫铬区,其电位就相对地降低了,而与固溶体基体和碳化物形成微温差电偶,晶间固溶体本身即为阳极而被腐蚀。晶间腐蚀的程度将随含碳量增加而加强。(粗晶亦易蚀)
    3)钛钢易产生时效硬化,含钛量超过2%的低碳合金,其时效硬化就尤其明显。
    4)钛可改善不锈钢的焊接性能。
    5)Ti是强烈的铁素体形成元素。0.65%Ti就能使γ区完全封闭。它又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6)Ti能与S作用,降低硫的热脆作用,这与Mn相似。
    (2)钛的不良影响:
    1)含Ti钢,特别是低碳之Ti钢,往往因其钢液粘度较大,而使其中非金属加杂,不易分离浮出应一致,在防止造成缺陷应注意。可在冶炼时注意高温操作和钢液的脱氧。
    2)淬火钛钢硬度随含Ti量增加而降低。因为TiC非常稳定,甚至加热到1300℃都不能溶入到固溶体而减少了合金固溶体中的碳浓度的缘故。
    3)钛与N、O有很大的亲和力而极易成形TiN和TiO2,钢锭在较低温度时,就形成了较多的非金属夹杂和皮下多孔等缺陷。
    4)Ti也是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其含量较多(>2%)就易生成铁素体δ相或其它脆性相而使韧性降低。
    5)铜V一样,含Ti达0.05%时就将使硅钢矫顽力降低,这可能是脱氧的作用,它对硅钢还会促进其二次再结晶,这倒可得粗晶而改善磁性。
    (3)一般钢中的Ti含量:
    1)通常钢中含Ti量取决于它的含碳量,一般约为Ti%=4~8倍*C%。
    2)合金结构钢中有铬锰钛钢、不锈钢和耐热钢中也含Ti,一般为0.06%~2%。
    11、Nb
    (1)铌的有益作用是:
    1)能生成高度分散的强固的碳化物NbC(熔点3500℃),所以可细化晶粒,直加热至于1100~1200℃,仍可阻止晶粒长大。
    2)同Ti能防止产生晶间腐蚀,实践知,以含Ni=8*C%为佳。
    3)能与Fe生成金属间化合物Fe2Nb2,这种化合物在α铁中听溶解度随温度↑而↓,所以含Nb低碳钢能促进时效硬化。
    4)加铌可提高低碳钢的抗强度和屈服点(25%),可提高不锈钢的高温抗蚀性和强度,可提高抗酸能力。
    (2)铌的不良影响是:
    1)同Ti钢,铌钢的硬度亦将随含Nb量↑而↓。
    2)Nb虽可细化晶粒而提高钢的韧性,但含量过高时,亦将生成铁素体δ相或其它脆性相,而使其韧性降低,热加工性能变坏。
    一般合金钢中的含Nb量:仅不锈钢中含Nb,其量为8~12*C%≤1.5%。
    12、Cu
    (1)铜的有益作用:
    1)能提高钢中奥氏体的稳定性,所以可提高可淬性和淬透性,在A体钢中加2
    ~4%Cu,可提高抗酸力。
    2)有强化铁素体的作用,在铁素体中加Cu,可提高它在某些还原性介质中的耐蚀性和改善钢的韧性。
    3)在低合金钢中加入0.20%左右的Cu,特别当和P联合使用时,可提高钢对大气的抗蚀力,当含Cu量超过0.75%时,可以经过沉淀硬化处理提高钢强度。
    4)Cu是一种强烈的石墨化元素,用于炼制石墨钢。(Cu钢的时效硬化是因为Cu在α铁中的溶解度变化很大,在830℃时达3.5%,到20℃则降至0.35%,所以含Cu>0.35%者可促进时效硬化。)
    (2)铜的不良影响是:
    1)含Cu量较高时将导致钢具热脆性,而使热锻轧加工困难。
    2)含Cu过多会使矫顽力和磁滞损失增加,于磁钢不利。
    3)“铜脆”——在钢的缺陷一文中指出当Cu>0.2%时,加热过程由于表面发生选择性氧化,使Fe先Cu而发生氧化,而表层Cu含量即相对增加形成一层薄膜,然后向扩散形成含Cu网络,在1030℃即容易锻裂。适量加Ni可生成熔点较高的Cu-Ni固溶体,可降低“铜脆”。
    综合来说,含Cu<0.7%会溶于α-Fe中,促使碳不氧化,对磁性无大影响。含Cu=0.5%时,防锈能力可提高15倍;含Cu>0.7%时将出现不均匀混合物,而使矫顽力和磁滞损失增加,并使铜变脆。
    (3)一般合金钢中含铜量:
    1)硅钢:含Cu=0.2~0.3%
    2)轴承钢:含Cu≤0.25%,且Cu+Ni≤0.50%,因为Cu会引起时效硬化而影响轴承精度,Ni会降低淬火层硬度。
    3)低合金钢:Cu≤0.2%(对低合金高强度钢,合金元素含量一般地都限制在≯0.2%范畴)。
    4)不锈钢:含Cu=2~4%(Cr18Ni9Cu3Ti等)。
    5)石墨钢:含Cu=0.6%

    13、S
    (1)硫的有益作用是:
    1)由于其切屑发脆而可得到非常光泽的表面,所以可用于制要求负荷不大而具高表面光洁度的钢制件(名为快削钢)。
    2)某此高速钢工具钢进行硫化表面以达到如下目的。
    (2)硫的不良影响是:
    1)引起热脆:主要是因易生成(Fe+FeS)易熔共晶体分布于奥氏体晶界所致。
    2)硫能使结构钢的塑性银屏剧降低,使工具钢的淬裂敏感性增高。
    (3)、一般合金钢中的含S量:
    1)一般地说,硫对各种钢均为有害的杂质元素,所以均限制它的含量。
    普通碳钢S≤0.05%,酸性转炉冶炼,18MnSi及25MnSi钢允许含S≯0.05%).
    轴承钢S≤0.02%
    优质碳钢S≤0.04%
    高级优质钢S≤0.03%
    仅有极个别要求表面很光洁的钢(如Cr14)有意加进少量的硫(=0.2~0.4%)(Cr14可做螺钉、螺母、磁轮及其它螺纹零件,其表面光滑,耐磨性好)
    14、P
    (1)磷的有益作用:
    1)由于其切屑发脆得到光洁的表面而加进快削钢,制受荷不大的零件。
    2)某些高速钢,工具钢进行磷化表面处理以达到如下目的……
    3)磷可提高比电阻,且由于容易粗晶而可使矫顽力和涡流损失降低,于磁感而言,则在弱中磁场下磷含量高的钢磁感会提高。而在磁场下则磷含量增高而磁感略有减弱。含P硅钢的热加工也并不困难。所以硅钢中有时加磷,但由于它会使硅钢具冷脆性。所以其量甚微≯0.15%(如冷轧电机用硅钢含P=0.07~0.10%)。
    4)磷是强化铁素体作用最强的元素。(P对硅钢再结晶温度和晶粒长大的影响将超过同等硅含量作用的4~5倍。)
    (2)磷的不良影响:
    1)磷溶于铁素体中,会使其晶格歪曲,晶粒长大,而且有冷脆性。P>0.13%时脆性特甚,P使钢破断能转变温度增高的作用比碳强约20倍。
    2)和Mn一样使钢晶粒粗化。
    (3)一般合金钢的磷含量:
    普通碳钢P≯0.055%
    轴承钢
    P≯0.027%
    P+S≯0.045%
    优质碳钢
    P≯0.045%

    合金钢
    P≯0.15%
    P+C≯0.025%
    高级优质钢
    P≯0.035%

    15、B
    (1)硼的有益作用:
    1)钢中加入微量的硼(0.0005~0.005%)即可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此时对其它性能等无影响或影响甚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Ni(Cr、Mo)
    2)硼对钢的淬裂敏感性影响很小。
    3)结构钢中的硼会降低钢材在正火后的冲击值,但在淬火+低温回火后,却能得到良好的冲击值。
    4)低碳硼钢渗碳性能良好,表面碳浓度不易过度增大。所以可得到高强度和疲劳强度,渗碳后可直接淬火,对缺口敏感性也很小。渗碳硼钢以含C≯1%为宜。
    5)中碳硼钢在调质后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其回火稳定性,回火脆性、疲劳极限与强度、硬度的关系等基本上同无硼钢)。
    6)硼钢的热加工性能良好,同一般合金结构钢。
    7)硼溶于固溶体,晶格变大,使强度提高,晶界中硼有阻止再结晶扩散作用,所以可增加钢的热强性。

    (2)硼的不良影响:
    1)含B量超过0.007%时,容易引起脆性(有说珠光体为此值,其它类钢可多些)。
    2)会降低A体晶粒粗化的温度,易粗晶,但加铝可改善。
    3)在尺寸硼钢热处理时心部易生针状铁素体而影响机械性能。
    4)硼与O、N亲和力很强,易生非金属夹杂,且因此应多加硼量。为克服此缺陷可于冶炼时加0.1~0.12%Al和0.06~0.04%Ti以脱氧,去氮(Al、Ti未考虑烧损值)。
    一般合金钢中含B量:0.001~0.005%
    (目前仅合金结构钢中有硼钢含值如前,而其它含硼钢还少见到,国外硼钢品种较多,但其含量均不超过0.005%,否则淬透性反而变劣)。

    16、N
    (1)氮的有益作用:
    1)N亦是强烈的A体形成元素,在这点上它与Ni相似,比Ni作用强27倍,特别在不锈钢中得到广泛注意。它有可能是代替Ni的重要元素之一,特别与Ni其同作用,稳定A体效果更好,尤利代Ni。
    2)N还可在复杂的A体钢中借氮化物的析出而产生弥散硬化。因此,可在无显著成绩脆性的情况下提高它的热强性。
    3)N能提高高铬钢,特别是含V的的高铬工具钢的热硬性。N能使这些钢的二次硬度的回火温度的间段增大,并使此间段向更高温方面移动,所以可得到较好的综合性能,在高铬钢中N还能改善其热加工性能。
    4)N在铁素体中可促使A体形成,由于γ相的出现,可减小晶粒粗化倾向,所以可改善钢的韧性和焊接性能。
    5)N对磁钢的影响较大:如当N溶解在钢中的固溶体状态存在时会使矫顽力稍增而磁导率降低,当形成AlN、FeN等非金属夹杂影响就加剧。N还是引起硅钢片磁时效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说一定数量的夹杂对得到取向组织是有益的。所以它可阻碍位向不适合的晶粒生长。从而使取向合适的晶粒加速成长。N对取向冷轧变压的质量也有很大影响,过多或过少的含N量都不易使N量使冷轧硅钢片获得大晶粒和高磁性。适宜的含量是N =0.01~0.1%或更低至0.001%,但要获得更好磁性,最好能在热处理后将冷轧硅钢片中残留N除去。
    6)钢的表面渗N,可使它得到高的表面硬度(RC70)500~600℃中进行和耐磨性,高的疲劳极限和抗蚀性(600~700℃中进行)。
    7)铬锰钢中加入0.35~0.45%以上的N即可得单一的A体组织。
    (2)氮的不良影响:
    1)它与合金元素生成氮化物是非金属夹杂,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合金元素的作用。
    2)含N钢在退火过程中因氮化物析出而会显著降低它的塑性。
    3)含N钢在锻造过程中N会产生挥发,所以工业用钢中含N成分标准是很难拟订的。
    4)由实际表明,在一定含量的Cr,N钢中,必有一与其相适应的最小Mn含量,如低于这一Mn含量,钢在凝固时N就会逸出,而成气孔。例含Cr 15%,N 0.45%,Mn的最小含量为14.5~15%。
    (3)一般合金钢中含N量:
    1)硅钢(冷轧):N=0.01~0.1%或更低至0.001%
    2)不锈铬钢:N=(1/75~1/100)Cr%
    3)氮化钢:38CrMoAlA、25CrMo2VA等
    Cr18Mn10Ni5Mo3N钢其含N≤0.3%(用于尿素工业),有铬锰氮钢及铬锰氮镍钢等。如Cr17Mn8Ni5N,目前铬锰氮钢因为具有良好的耐氧化可抗腐蚀的性能,其它性能需求也不坏,故它用来代替铬镍A体钢而取得相当成效,但无镍之铬锰氮钢,因为锭中容易产生严重气泡而未能多用。
    注:TiN常呈规则晶状,颜色金黄。

    17、H
    氢的作用:
    1)H 能提高钢的磁导率,但也会使矫顽力和铁损增加(加H后矫顽力可增大0.5~2倍)。
    2)H与C作用能生成甲烷(CH4),所以H 的存在会促进脱碳。
    3)H是一般钢中最有害的元素。因为它是产生钢中白点的罪魁祸首,实验知钢中形成白点的危险含H量为5~6cm3/100g Fe,主要是因为A体可溶H量大,而冷至低温珠光体则溶解度大大减小,所以当冷却过快,高压氢气来不及析出钢外,高压氢的张力与其它诸种应力作用,即可能超过材料的σb,因此产生许多微裂,此即谓之白点。实践知640~650℃最易使A体转变为珠光体,200℃则最关于钢中的危险含H量,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数据。

    18、O
    氧的作用:
    1)残存于钢锭中的氧,或扩散到金属表层的氧,均易使晶界氧化而形成脆性的氧化物夹层,把(A体晶粒隔绝开来。以至在随后的变形加工中引起晶间裂纹(后者也即常说的过烧)。实践知,只要钢中含O量超过0.03~0.04%,其强度和塑性就明显下降。
    2)氧与碳的作用,可能将钢中碳烧损以至造成脱碳,但是当有过量氧的情况下,则表面脱碳层将被完全烧成氧化皮而反而成了一层保护膜,而使脱碳过程减慢。(此时烧损金属较多,其作用还要看氧化皮的组织改善性。
    3)氧会使硅钢中铁损增大,磁导率及磁感强度减弱,磁时效作用加剧。
    4)FeO在高温时稳定,但当温度降低至560℃以下时则易分解成Fe3O4及α-Fe,钢加热后在空气中慢冷则可能出现Fe2O3。(钢中氧化物塑性差,氧化后则几乎无塑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24 20: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啊楼主在哪里找的啊。谢谢分享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8 17:20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11-17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 谢谢楼主  还有其他元素的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8 04: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有铸铁方面的吗?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3-5 16:13
  • 签到天数: 3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9-11-18 07: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帮楼主整理成PDF的了,方便大家下载保存!

    各种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_共18种元素_.pdf

    187.6 KB, 阅读权限: 10, 下载次数: 4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8 11: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4-6-10 22:26 , Processed in 0.13217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