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00|回复: 0

[分享] 中国轧辊进入高成本时代

 关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3-23 11:5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1-1 12: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中国轧辊进入高成本时代




        轧辊制造行业和钢铁行业一样,在经历了2007年原辅材料的又一次大幅涨价,特别是生铁、废钢和焦炭等黑色物资的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几乎所有的生产要素价格都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位。可以说,中国轧辊业进入了一个高成本制造时代。
        资源紧缺拉高原料价格
        世界经济持续繁荣,特别是中国经济连续5年高速增长,拉动了钢铁行业的持续发展,中国粗钢产量2007年达到4.89亿吨。然而,在钢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大量的铁矿石、铁合金、焦炭等资源被消耗,这些资源类产品的稀缺程度进一步提高,供不应求的局面不断延续,资源产品价格屡创新高。以铁矿石为例,2007年,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在海运费和需求的拉动下大幅上扬,印度高品位铁矿石到岸价格由2006年年底的76美元/吨涨至185美元/吨~190美元/吨。2007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生铁的价格涨幅几乎都超过1000元/吨,废钢、焦炭的价格涨幅也都在40%以上。另外,镍、钼铁、铬铁等有色金属及铁合金的价格连续十几个月保持高位运行。从长远来看,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特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经济向好,对资源类产品的需求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高增长,这就决定了这些日渐稀缺的资源价格将长期保持高位运行。因此,轧辊制造行业使用廉价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除此之外,电价和水价的提高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些因素均成为提升轧辊制造成本的助推剂。
        高人工成本趋势明显
        随着中国GDP连续多年的高增长,中国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也在逐年提高。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86元,同比增加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高于GDP的增长。2008年,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实行,《工资条例》即将出台,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机制以法律形式得到确认,这将加快职工工资的增长步伐。因为《工资条例》可能写入职工参照CPI进行调薪的条款,按2007年CPI的统计结果推测﹙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8%﹚,中国职工的工资尚有相当大的上涨空间。有关专家曾预测,至2020年,中国工资总额有3~4倍的提高空间,人均工资有2.4~3.2倍的增长空间。这种预测能否成为现实现在虽难下结论,但从国家再次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的迹象来看,我国正逐步进入高收入时代。由此,高人工成本带来的各行各业制造成本或运营成本的增加将不可避免。
        好品牌需要成本支撑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诚信经济,品牌是诚信经济的外在表现方式。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经过19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开始步入品牌消费时代。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品牌都已深入人心。在好品牌产品高品质、高信誉的背后,是严格的质量管理、精益的生产控制、周到的技术服务和永恒的品质承诺,这些都是高成本支持下的企业行为。可见,品牌消费是一种安全消费,也是一种高成本消费。
        轧辊制造行业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整合、提高和淘汰,也逐渐形成了以中钢邢机等为代表的大型轧辊品牌,以及以唐山联强等为代表的中小型轧辊品牌。这些品牌日渐走强,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为了维持品牌的影响力,这些企业在产品研发、工艺控制、材料选择、质量把关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成本投入都持续增加。
        绿色制造推动成本攀升
        目前,在科学发展观和营造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指引下,我国上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工作,特别是冶金行业,其节能减排的任务重。这开启了中国制造行业进入绿色制造时代的新纪元。在这样的环境约束下,含有较多环境污染因素的轧辊制造业要寻求长期发展,对环保的投入成为必需。环保投入一般资金额较大,会大幅增加企业的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中国轧辊制造行业在材料、人工、质量控制和环保投入四种成本因素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正在进入高成本制造时代。这一时代的到来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将对轧辊业的联合重组、产品结构升级、管理优化等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推动作用下,优势品牌的市场效果将更明显,产品售价将提高;劣势企业在高成本的压力下将逐渐退出市场。整个轧辊制造行业在经过残酷的优胜劣汰及整合之后,产业集中度将得到提高,真正规范的轧辊市场将逐渐形成。
    轧辊作为轧制钢材的重要工具,既是轧钢企业须臾不可缺少的生产备件,又是以钢铁为原料制造的产品。因此,轧辊行业的兴衰与钢铁业息息相关,而钢铁行业的一点“风吹草动”也会给轧辊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自2003年开始,铁矿石的进口价格连年大幅上涨,今年又在去年的基础上上涨65%。同时,钢铁生产所需的其他原料价格也不同程度上扬。为转嫁巨大的成本压力,钢铁企业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钢材涨价狂潮。今年一季度宝钢不同品种钢材吨价涨幅达500~1000元,其他钢铁企业也纷纷公布了新一期价格。目前,线材、螺纹钢等长材价格分别较上月上涨13%,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40%以上。

      钢价上扬的同时,钢厂的利润却不断下滑。有关资料表明,钢铁企业今年的利润率较上年将下降30%。不少企业已入不敷出,经营困难。这自然会影响对轧辊的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上、下游的双重身份令轧辊业承受着双重“痛苦”,其经营风险进一步凸显。


      上下游市场同时施压轧辊企业步履维艰


      生铁、废钢等主要原料的飙升,加上电价的调整以及油价带动的运费上涨,致使轧辊制造的成本持续升高。


      一位轧辊企业的高层感慨,钢铁企业可以将涨价因素随时传导到下游,对钢铁产品的出厂价格每周都能挂牌调整,一些中小钢厂价格变化之快更令人眼花缭乱。去年全国生铁的价格涨幅几乎都超过1000元/吨,废钢、焦炭的价格上涨都超过40%以上,今年春节前后不到两周时间,螺纹钢的价格上涨了500~600元。面对如此的市场形势,大部分轧辊制造企业既要随行就市采购原材料,又早以订单的形式提前与轧钢企业签订了供货合同,有的轧辊制造企业不但要把今年干不完的合同结转到明年,甚至在上半年就签订了一定数量明年交货的合同。在合同履约期间,即使亏本也得严格执行,只能独自承担涨价风险。


      再者,轧钢企业为降低采购成本,对轧辊等备品备件一贯采用招投标采购,对价格本来就压得非常低。为摆脱新一轮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困局,钢铁企业不可能对轧辊企业网开一面,只有进一步转嫁压力。而轧辊企业则需要以现金购买原材料,等合同履行完成才能回笼资金。生产成本的持续升高使其入不敷出的亏损状态日趋明显,还有可能造成资金链的断裂,使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一些经济技术实力薄弱的小轧辊厂很难经受钢铁高价位运行的严峻考验,要继续“硬扛硬挺”下去,前景并不看好,未必能挺过这一关。


      行业内部自相残杀轧辊企业雪上加霜


      钢铁产能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直接拉动了轧辊行业的快速扩张。目前全国已有300多家大大小小的轧辊厂,轧辊产出能力在100万吨左右,平均每家企业年产只有3000吨。产业集中度低,不仅浪费了资源,迟滞了结构调整和行业优化升级的步伐,还导致了市场的无序竞争。


      轧辊作为专供轧机使用的消耗性备件产品,市场空间是有限的。近年来,新建扩建的轧辊厂已使轧辊产能超过了市场需求。在供大于求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基本形成了“三国演义”前的拼争格局。


      其一是一些盲目上马的小轧辊厂,一投产就遇到低端产品严重过剩的尴尬局面。但资金、设备投入了,转产并非易事,只能将同行当作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在同质化产品上竞相压价,以期先占领市场,再图生存发展,致使众多的小轧辊厂都无利可图,且正在经受着高成本可能带来的分崩离析。


      其二是以国内较为短缺的高技术大型板带、型钢轧辊为产品方向,新建的合资、外资轧辊制造企业,虽在引进现成的先进技术上占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市场已分割完成,要以新的品牌和产品杀入市场并非易事。有的企业采取先试用后付款或低价倾销的手段,加剧了生产成本高涨对轧辊业的冲击。


      其三是以中钢邢机为代表的业内排名前10的轧辊制造企业,其产出能力约为30万吨/年,占到国内总产能的1/3。这些强势轧辊制造企业几乎占据国内高等级钢材用辊的全部市场,并有部分产品出口,市场订单饱满,产品供不应求,对涨价因素的消化能力也较强,但要消化掉手中低价位合同,按照原材料价格疯涨的市场价值变化去争取新合同,似乎也困难重重。


      基础性调节作用助推轧辊市场或将发生逆转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以钢铁上下游市场为生存条件的轧辊制造企业,将在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生产成本增加、剩余价值几被挤干的多重压力下,出现周期性的动荡调整。他同时指出,轧辊业要在困难中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解决资源分散的产业集中度低问题是治本之策。但在目前多数轧辊厂“还有饭吃”,勉强能维持运转,又缺乏政府主导的情况下,推进联合重组仍有一定障碍。而作为轧辊企业自身,要在动荡调整中化险为夷,必须在投入与产出方面进行主动调整:


      一是产品发展方向要由低端的“大路货”向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产品拓展,以避开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二是要从重点增加产能向突破关键性的技术转变,着力提高轧辊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以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


      三是要由注重有形的产品、厂房、设备的投入与产出,转向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品牌、人才的培育。


      只有这样,中国轧辊业才能从竞争走向竞合,对生产成本的持续增加做出适当调整,并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节约原材料,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变化。以自己的做强、做大,为中国钢铁业由大变强提供有力支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7-14 01:19 , Processed in 0.56488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