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6|回复: 2

复相球墨铸铁磨球典型铸造缺陷及其防止方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13 09:46
  • 签到天数: 26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8-4-8 09: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内容摘要:1.概述:复相球墨铸铁磨球是机电修配厂于2000年开发的新项目产品,是原低合金磨球的升级换代产品。机电修配厂年产该类磨球量近万吨,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不同种类缺陷的存在,致使磨球在实际工况条件下应用,常出现不耐磨、失圆等影响磨球使用质量的不利因素,为此有必要对各类缺陷作一一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止方法,用于指导生产实践。2.常见缺陷及特征:2.1球化不良和球化衰退球化不良指球化处理未达到球化等级要求。二者缺陷特征相同。
    8 O0 \+ T) [, W8 ~. s& S+ z, H1 A5 h7 ^
    ) H9 _. \7 I. |6 H! k3 o- F1.概述:
    4 S0 p; Z, s& d# `2 Q% G
    ; M& b5 l  q. T) A8 ~" q+ L复相球墨铸铁磨球是机电修配厂于2000年开发的新项目产品,是原低合金磨球的升级换代产品。机电修配厂年产该类磨球量近万吨,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不同种类缺陷的存在,致使磨球在实际工况条件下应用,常出现不耐磨、失圆等影响磨球使用质量的不利因素,为此有必要对各类缺陷作一一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止方法,用于指导生产实践。6 A- r; k5 a$ J) _9 ^

    0 {5 w2 J' b3 |2.常见缺陷及特征:
    / I8 [4 m0 ~/ Z# h. L3 I, y# J
    8 x9 T& G1 P0 X3 M; s* O5 m2.1球化不良和球化衰退
    & n& E% z8 @) Q! c+ W$ G) [- }' j2 E# o* h" k7 h' f
    球化不良指球化处理未达到球化等级要求。球化衰退指浇注后期的磨球球化元素残留量过低引起球化不合格。二者缺陷特征相同。
    3 m/ T# _/ a% ^# ~. i
    , Y  s9 q" i9 }宏观特征:铸件断口为银灰色上分布芝蔴状黑色斑点,其数量多,直径大,表明程度严重。全部呈暗灰色粗晶粒,表明完全不球化。. C, y+ R* \7 H4 r0 d% q# }
    金相组织:集中分布大量厚片状石墨,其数量越多、面积率增加,表明程度严重,完全不球化者呈片状石墨。
    : b7 A% n5 S, _) H产生原因:原铁液含硫高、严重氧化的炉料中含有过量反球化元素;处理后铁液残留镁和稀土量过低。铁液中溶解氧量偏高是球化不良的重要原因。. u, J0 ^" J! H' f( G# [4 |

    . y' ]$ H0 M: ]0 F. T9 Y1 M选用低硫焦炭、低硫金属炉料,必要时进行脱硫处理,废钢除锈,必要时增加球化剂中稀土元素用量,严格控制球化工艺。4 k. G' Q$ n8 m2 t3 Z' [
    9 a6 |. v  J" Y$ o; o3 L
    2.2缩孔和缩松& i# c& l- q/ T: j2 u! |, s

    . y3 k, _3 P8 M" U4 y$ w! Q特征和产生原因:缩孔产生于铁液温度下降发生一次收缩阶段。如大气压把表面疑固薄层压陷,则呈现表面凹陷及局部热节凹陷,否则铁液中气体析出至顶部壳中聚集成含气孔的内壁光滑的暗缩孔,也有时与外界相通形成明缩孔,则内表面虽也光滑,但已被氧化。球墨铸铁共晶凝固时间比灰铸铁长,呈粥状凝固,凝固外壳较薄弱,在二次膨胀时在石墨化膨胀力作用下使外壳膨胀,松弛了内部压力。因此在第二次收缩过程中,最后凝固的热节部位内部压力低于大气压,被树枝晶分隔的小溶池处成为真空区,完全凝固后成为孔壁粗糙,排满树枝晶的疏松孔,即缩松缺陷。肉眼可见的称为宏观缩松,它产生于热节区残余铁液开始大量凝固的早期,包括了残余铁液的一次收缩和二次收缩,因而尺寸略大而内壁排满枝晶,呈灰暗疏松孔或蝇脚痕状黑点。显微镜下可见的称为微观缩松,它产生于二次收缩末期,共晶团或其集团间的铁液在负压下得不到补缩凝固收缩而成,常见于厚断面处。
    ' }. l# D4 h; S0 Y+ o. M
    0 r7 T. _7 H. a. `  E0 q2.3皮下气孔
    ; ~* T% ^) g( h9 j/ W) Y- z8 i) C! ~4 t6 i
    形貌特征:铸件表皮下2—3mm处均匀或蜂窝状分布的球形、椭圆球状或针孔状内壁光滑孔洞,直径0.5-3mm,可在热处理和抛丸清理后暴露或机加工时发现,小件中较多。
    & `" z  u5 d, h5 l+ V( e7 b! O6 }7 K! s! Y1 t! _! H
    形成原因:含镁铁液表面张力大,易形成氧化膜,阻碍析出气体和侵入气体排出,滞留于皮下而形成。形膜温度随残留镁量增加而提高,加剧其阻碍作用。薄壁(7—20mm)件冷却快形膜早,易形成此缺陷。气体来源主要是降温过程中铁液析出的镁蒸气,在充型过程中铁液翻滚促其上浮。铁液中的镁与型砂水分反应,镁作为触媒促进碳与型砂水分反应,镁使活性增大的铁与水分反应,水和镁、碳化物反应产生乙炔分解都可能产生氢气。此外潮湿锈蚀炉料、潮湿硅铁和中间合金、冲天炉高温度鼓风都可带入氢气,微量Al(0.02%-0.03%)可显著增加皮下气孔,中锰球墨铸铁含氮较多,某些砂芯树脂粘结剂含氮较多,上述各因素可促进此缺陷形成。球墨铸铁糊状凝固特点使气体通道较早被堵塞,也促其形成。# G+ z  `) X7 f3 c3 w" L
    : C3 S$ d0 J3 \3 [# b0 }; _
    2.4应力变形和裂纹
    6 c9 F% v( E: v2 H, S% X' ]+ Y. r0 F, \
    形成原因和形貌特征:铸件冷却过程中收缩应力、热应力、相变应力的代数和即铸造应力超过该断面金属抗断裂能力则形成裂纹。在高温下(1150一1000℃)形成热裂,呈暗褐色不平整断口。在600℃以下弹性范围内出现冷裂,呈浅褐色光滑平直断口。在600℃以上铸造应力超过屈服极限时可产生塑性变形。当球墨铸铁成分正常时不易热裂。: a/ }% L6 k* |# d2 D  W4 l  v

    " c: |' f8 T+ n8 D+ N9 u影响因素:增大白口倾向的因素,如碳硅含量低、碳化物形成元素增加、孕育不足、冷却过快等都可增加铸造应力和冷裂倾向。磷使冷裂倾向增加,P>0.25还能引起热裂,铸件壁厚差别大、形状复杂,易产生变形和裂纹。 ; D& \3 z# z* w% y2 H8 [

    % _' g/ m8 W" P& D/ M2.5夹渣
    $ K3 C! [" r8 q
    ( E) [# J. ]$ S+ g6 W形貌特征:分布于铸件浇注位置上表面、型芯的下面及铸件死角处,破断面上显现暗黑色无光泽深浅不一的夹杂物,断续分布。金相观察可见条状、块状夹杂物,邻近的石墨可呈片状或球状。磁粉探伤时磁痕呈条状分布,条纹多而粗、堆积密表明夹渣严重。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夹渣含Mg,Si、O、S、C、A1等,是由硅酸镁、氧硫化合物、镁尖晶石等组成。
    5 g5 R7 |$ n+ z' l' {* \" t( b% [8 Y' J+ k* p
    形成过程:球化处理时Mg,RE与铁液中O、S反应形成渣。当铁液温度低、稀渣剂效果不佳、渣上浮不充分或扒渣不净而残留于铁液中,此为一次渣.铁液在运输、倒包、浇注,充型翻滚时氧化膜破碎并被卷入铸型,在型内上浮吸附硫化物聚集于上表面或死角处,此为二次渣。一般以二次渣为主。
    & |1 g: `  a" ^! @% {; j9 k( }* l/ {  P: G
    3.防止措施( M6 `# ^% ~" y9 a" z  y
    0 \/ C- `3 m6 }8 h# R4 W
    3.1球化衰退原因及防止措施 + o  U- Y' G- r4 W( T. S
    6 ]5 P( Y# ^8 `- p) M" p
    高硫低温氧化严重的铁液经球化处理后形成的硫化物、氧化物夹渣未充分上浮,扒渣不充分,铁液覆盖不好,空气中的氧通过渣层或直接进入铁液使有效的球化元素氧化,并使活性氧增加是使球化衰退的重要原因。渣中的硫也可重新进入铁液消耗其中的球化元素,铁液在运输、搅拌、倒包过程中镁聚集上浮逸出被氧化,因此使有效残留球化元素减少造成球化衰退。此外孕育衰退也使石墨球数减少而导致石墨形态恶化。造成球化不良的上述因素也加快球化衰退。
    5 [7 x3 D% ~/ }! r
    ! U  k# f8 b+ u( d& D9 A应尽量降低原铁液含硫、含氧量,适当控制温度。可添加稀渣剂使渣充分上浮并充分扒渣,扒净渣后加草灰、冰晶石粉、石墨粉或其它覆盖剂以隔离空气。加包盖或采用密封式浇注包,采用氮气或氩气保护可有效地防止球化衰退。应加快浇注,尽量减少倒包、运输及停留时间。采用钇基重稀土镁球化剂,其衰退时间可延长1.5—2倍,轻稀土镁球化剂衰退时间也略长于镁球化剂。必要时也可适当增加球化剂添加量。由于孕育衰退引起的石墨形态恶化,补充孕育后可改善。
    ' g2 r* j# \2 i) w! l: [( Q! a: f0 G5 F$ x. Y% F& m
    3.2缩孔缩松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2 [( P# @- u- Q9 ~

      i- |2 Q* m( p碳当量低增加缩孔缩松倾向。磷共晶削弱凝固外壳强度,三元磷共晶减少石墨化膨胀,因此含磷量高显著增大缩松倾向。钼增加碳化物稳定性,尤其在高磷条件下易形成碳化物—磷共晶复合物,更增加缩松、缩孔倾向。残留镁量过高增大缩松、缩孔倾向,适量残留稀土量可减少缩松,过高也增大二者倾向。因此应提高铁液碳当量,降低磷含量、在保证球化条件下尽量降低稀土镁残留量,并合理使用钼。提高铸型刚度,如高压造型,树腊砂型,金属型覆砂可减少缩孔缩松,同时提高铁液碳当量,适当降低浇注温度,采用薄而宽的内浇道使其在二次膨胀前凝固封闭,利用石墨化膨胀补偿铁液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可以消除缩孔缩松。
    0 g3 c6 p% q  v' c! B0 N* n
    2 e* L% k6 d8 j& g  j1 z: X3.3皮下气孔预防措施:浇注温度不得低于1300℃。残留镁量高时,还应相应提高浇注温度;在保证球化条件下尽量降低残留镁量,适当使用稀土;采用开放式多流道浇注系统,使铁液平稳流入型腔,避免在型腔内翻动,控制型砂水分≤4.5%一s.5%,配入煤粉8%一15%可燃烧成CO抑制水气与镁反应形成H2(铸型表面喷涂锭子油也可起同样作用);铸型表面撤冰晶石粉,高温下与水汽反应形成HF气体保护铁液免受反应,控制铁液含铝量低。严格控制炉料干燥少锈,冲天炉除湿送风,减少铁液中气体,采用少氮或无氮树脂砂等。) u# S) D* w4 m6 z) ]7 m, W8 F

    ' v5 \7 f% t& f( d: B! n' \3.4应力变形和裂纹防止措施:适当提高碳当量、降低含磷量、加强孕育及必要的铸型工艺措施。
    - _8 ~. n. f; {" m2 Y! j7 M  v% F& z
    3.5夹渣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形成一次夹渣的重要原因是原铁液含硫量高,氧化严重。根本预防措施是降低原铁液硫、氧含量,提高温度。生成二次渣的主要原因是残留镁量过高,提高了氧化膜形成温度。主要措施是在保证球化条件下尽量降低残留镁量(中小件不超过0.055%),加入适量稀土可降低形膜温度;球化处理时加0.16%冰晶石,处理后表面再撒入0.3%,用以稀渣并生成A1F3气体和MgF2膜以减少二次氧化。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防止大件的夹渣,浇注温度不得低于1300℃ ,使得浇注温度高于形膜温度,可防止二次渣形成。浇注系统设计应使充型平稳,易出现夹砂部位设置排渣冒口。安设过滤网可阻止一次渣进入型腔。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10 09: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10 09: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不错的网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11-16 12:16 , Processed in 0.09552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