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14|回复: 0

低碳经济与绿色制造下的模具制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3-2 09:15
  • 签到天数: 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5-22 15: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知识经济时代是中小企业空前活跃和迅猛发展的时代,而模具工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是与此相关的中小企业获得良性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浙江民营企业就为此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例证。

    国家提出“抓大放小”发展中小企业,为模具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过程中,中国模具工业(包括外资或中外合资模具企业)的发展,将利於扩大出口和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改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中低端地位。

    中国模具企业运营中亟待改进之处

    毫无疑问,“十一五”期间中国模具工业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且在技术力量、工艺装备及管理水平方面得到了较快提高。然而,尽管国内许多企业也引进不少国外先进设备,但总的装备水平仍比国外企业落後许多,设备数控率和CAD/CAM应用覆盖面都低得多,且设备不配套、利用率低现象较严重。加上企业管理和体制上的约束,造成模具制造周期长,不能适应市场要求。

    同样遭到诟病的还有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的落後,这应该说与我国模具企业结构的不合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模具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各主机厂的模具分厂(或车间),模具自产自配比例高达60%~70%,模具商品化率低;要知道在国外,70%以上是商品模具。即使是专业模具厂,我国也大多数是“大而全”“小而全”,而国外则大多是“小而专”“小而精”,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俱佳。

    企业在人才配置方面也不合理,国外模具企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很高:多数企业在25%以上,有些在50%以上,一些企业中往往是大多数职工可在技术与生产岗位上互换,具有很高专业素质。加之企业对产品开发很重视,经常与产品厂一起共同开发产品和模具,培养出很强的开发能力。在我国,模具企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在“十一五”期间虽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仍偏低,多数企业在10%左右,而且还存在只注重模具开发不太重视产品开发的现象,造成综合开发能力很低,在市场上常处於被动地位。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企业获得发展先机的强劲抓手

    近几年来,我国工业生产面临产品品种多、更新快和市场竞争激烈的挑战,市场、客户、主机厂对模具制造提出了“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等要求,模具技术的发展也大多体现在应对以上要求而提升的轨道上。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主机厂对模具制造技术革新和机床设备工装改造提出了全新要求,低碳经济、绿色制造技术研究应用已当仁不让地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方向,这也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基础。如大家所关注的,当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以环保构筑绿色壁垒,无疑也增加了国际市场准入的难度—污染环境高耗能产品或被拒之门外,或被课以重税制裁。

    从整个装备制造业来看,行业本身的能源消耗水平并不高,但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却是能源消耗“大户”。鉴於此,装备制造业在营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的地位与角色也被寄予厚望,未来的努力方向是提供低能耗环保产品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提供环境保护末端治理及回收再利用设备;通过先进生产加工技术来进一步优化机械制造效率。而加工技术与绿色产品技术的结合,也必然将在用户方采购设备时被纳入重点考虑范畴。

    这就相应地要求装备制造业实施发展模式的转变,从过去粗放追求规模的方式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国际竞争力的方式转变,毋庸置疑,这将是行业在“十二五”期间谋求战略转变的突破点。具体就模具行业来说,在近年来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得到不断推广的过程中,就有一些是与节能降耗相关度较高的,值得企业予以重视。

    比如,热流道技术日渐得到推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由於采用热流道技术的模具可提高制件的生产率和质量,并能大幅节省制件的原材料和节约能源,对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塑料模具制造中的一大革新。国外的热流道技术发展很快,塑料模具企业中已有50%采用此种方式,有的厂甚至已达80%以上,目前国内的情况则是:塑料模具企业采用比例不到10%,在个别企业的采用比例已达30%左右。

    结构调整的意义与实践

    在後金融危机时代,结构调整依然成为各行各业的工作重点,对模具行业尤其如此。特别是目前在我国,很多关键领域还受到国外技术封锁,这也决定了产业结构调整必将也只能以自主创新为基石。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2009年10月对80家重点企业调查,新增订单不足情况极为普遍,基本比2008年同期减少1/4。此外,有一半企业都遭遇了用户暂缓提货或退货。当然,近几个月以来市场向好趋势愈加明显,从2010年4月12日至16日在南京举行的CCMT 2010(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反映的各方面情况来看,都让业界沐浴到盎然春意。

    只是,不排除大部分企业仍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而企业的当务之急是,有必要通过加强管理的有效性,提高流动资金周转率,提高投入产出比,保证企业效益。让我们聚焦两家在此方面运作得颇为成功的机床制造企业,从他们在2009年的表现和2010年的战略中获得启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9-6 02:00 , Processed in 0.1540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