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3|回复: 0

[分享] 洁净钢低成本制造工艺核心技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2-22 06: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洁净钢低成本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减少渣量、降低铁耗、直接利用炼钢废弃物和氧化物熔融还原3项核心技术。

1.日本减少渣量,降低铁耗

减少渣量是降低洁净钢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随着渣量的减少炼钢过程铁耗降低,达到降低冶炼成本的目的。日本通常采用两种工艺减少炼钢渣量:少渣冶炼技术。通常采用高炉低硅冶炼工艺,稳定控制铁水[Si]≤0.4%。为满足脱磷炉脱磷的碱度要求,控制吨钢石灰加入量≤20kg。脱碳炉采用少渣冶炼,吨钢石灰加入量控制在10kg。总计转炉吨钢石灰消耗≤30kg,转炉吨钢渣量波动在60~70kg。2)“零”渣量冶炼工艺。通常采用铁水罐脱硅预处理工艺,将高炉铁水[Si]控制在0.2%以下,则脱磷炉吨钢石灰消耗可以控制在10kg,脱碳炉吨钢石灰消耗10kg,则吨钢石灰总消耗≤20kg。若采用脱碳炉返回渣取代石灰,则整个炼钢过程吨钢石灰总消耗约为10~15kg,总吨钢渣量波动在25~30kg,称为“零”渣量冶炼工艺。如图9所示,“零”渣量工艺和传统工艺相比渣量可从120kg/t降低至60kg/t,减少渣量50%。上述2种工艺的主要差别在于是否进行铁水脱硅预处理。少渣冶炼工艺不需要进行铁水脱硅,工艺流程简单。同时铁水物理热较高,可保证废钢熔化,并可根据铁水、废钢的市场条件灵活调节铁水硅含量,提高入炉废钢比≥18%,在生产组织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零”渣量冶炼工艺石灰消耗和转炉渣量大幅度降低,对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很大好处。

减少转炉渣量可明显降低炼钢炉渣中的铁氧化损失,同时在脱磷炉内采用低氧化铁造渣工艺,控制渣中FeO≤5%,进一步降低了炼钢铁耗。采用少渣冶炼与传统炼钢工艺相比可减少渣中铁损13kg/t;同时少渣冶炼转炉多采用氧化物熔融还原工艺,可在脱磷炉中还原铁矿石回收金属铁6kg/t,脱碳炉内还原锰矿回收金属锰2kg/t,总计采用少渣冶炼工艺后可比传统转炉降低炼钢铁耗20kg/t。

2.直接利用炼钢废弃物

直接利用炼钢废弃物(如炉渣、粉尘等)制成高效脱磷剂或化渣剂可以大幅度降低超洁净钢生产成本,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1)脱碳炉渣的返回利用。和歌山厂采用双联工艺,脱碳炉渣全部返回到脱磷炉代替石灰作为造渣剂。控制脱碳炉渣碱度R=4,脱磷炉渣碱度R=2,故每炉添加20kg/t脱碳炉返回渣可节省10kg/t石灰。若控制铁水[Si]≤0.2%,则脱磷炉可完全采用脱碳炉返回渣造渣即可满足脱磷要求,使全部炼钢石灰消耗降低到10kg/t。2)脱碳炉粉尘的直接利用。炼钢生产中通常产生含FeO40%~50%左右的除尘灰20~25kg/t,全部返回到脱磷炉内代替矿石作为固体氧化剂使用,以利于降低炼钢成本。目前和歌山厂炼钢粉尘直接利用率已达到60%。3)利用粉尘研制高效脱磷剂有利于初期渣的熔化,并可适用于铁水[Si]变化大的生产条件,提高炉渣碱度对提高脱磷率和控制回硫有明显好处。

3.氧化物熔融还原

氧化物熔融还原直接合金化可以提高钢水收得率,降低炼钢铁耗。在脱磷炉内采用低FeO脱磷工艺添加部分矿石作为固体氧化剂脱磷,实现铁矿熔融还原。在脱碳炉内添加少量锰矿,一方面可为造渣工艺提供必要SiO2,促进初渣熔化;另一方面锰矿经过熔融还原后可提高终点残锰含量,减少脱氧铁合金消耗。

脱碳炉内锰矿熔融还原直接合金化的工艺措施是:1)脱磷炉内提高脱硅初期的供氧强度随着供氧强度的升高,脱硅过程中锰的烧损大幅度降低,有利于提高铁水锰的收得率。2)开发低FeO脱磷工艺,控制脱磷炉渣FeO≤4%可降低脱磷过程中锰矿烧损,提高铁水锰的收得率。3)脱碳炉实现少渣冶炼和高碳出钢工艺可避免吹炼末期锰的大量烧损。4)在脱碳炉少渣冶炼条件下实现锰矿熔融还原,提高残锰含量(日本钢中残锰可控制到0.9%)。如图11所示,采用造渣控制工艺在锰矿加入量≤8kg/t的条件下可使锰的收得率达到80%~100%,钢中残锰可达到0.7%,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加工币 +2 收起 理由
zhdazhi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5-12 08:29 , Processed in 0.10700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