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4-17 12: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读读《灰铸铁铸造新技术新工艺设计设备应用与产品质量缺陷控制及标准规范实用手册》
7 E1 C8 l5 G5 U# X5 u& [% ^第一篇概述" ^8 e) I: A5 M2 ^0 ]
第二篇生产优质产品
4 j: s- Y; T; v第一章凝固结晶及固态相变- P+ Y x, S0 z
第二章影响铸态组织的因素. h, d X* X. m. u
第三章凝固及冷却过程中主要缺陷的形成原理及其防止
# L9 Y$ W1 y1 | |$ y1 @
7 p8 S5 Q8 L- D第三篇材质的检测与分析7 t+ W' ^1 Q/ R& l
第一章金相组织检测方法& o$ N# e! F3 g' {
第二章组织的现代物理测试方法
: M/ `0 S; e; x第三章物理。I-生能测试方法& s# N: m. U3 V9 w3 V% `* `
第四章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 [: ^2 X4 F |7 A/ y0 b
第五章铸造性能测试方法
- }0 b4 \; Y$ g第六章使用性能测试方法" X/ Z4 _2 _- k' ?- Q4 y8 R( _/ [
1 h1 ?6 m4 k; ?3 C% T1 t9 v
第四篇改善铸件性能和质量的技术2 f. O* n/ v* W5 ?8 B: h( H# V) ?
第一章过滤技术
: k! s; N6 }5 p8 M( \( E第二章双金属铸造5 A* X8 E3 b* x" ~$ p
第三章铸件的铸渗; R: J+ p8 L; ^* d2 h5 V
第四章水平连续铸造技术* V$ V; R i: w1 Y/ a" a
1 G/ [" x! P T8 W1 A& m$ i( }2 q第五篇铸造工艺及设备
, p9 P" n0 @" O$ Q1 f. F第一章造型材料1 P0 T. h/ R- D+ _$ ?
第二章铸型制备
! J7 T4 T) U$ [0 Q' c }' j第三章浇注系统设计4 [0 l2 |- n. \8 C0 n8 w' B/ V$ y" A
第四章铸件的凝固与补缩
3 i" z0 a, f, @$ h第五章铸造工艺设计及工装的应用
) @$ G8 p# R }$ h第六章铸造生产质量控制
9 K5 m8 W5 y: W第七章铸件缺陷分析与防止
1 u- \! D% ~4 a第八章铸造生产机械设备! _) A2 i F* L, w
; I0 o7 X' l( f$ m3 _
第六篇灰铸铁的金相组织特点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s7 Z1 W9 d! a# k0 Q" P0 w
第一章石墨- V- Y& w- R* H& j' M$ }/ T
第二章基体2 y9 d% @" i+ ~5 C8 H8 I
第三章碳化物
1 y# s1 S& Y" D* J第四章磷共晶+ a: Q; @9 M' ?+ W Q5 r. `
第五章共晶团
N+ J6 h0 l9 T9 X第六章金相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 C U7 h1 [' P, b( |2 [4 `# B9 U
第七篇灰铸铁的性能5 E9 U3 d* O/ F7 t
第一章力学性能
# c! \8 T# `# x. X第二章物理性能$ I+ L& h/ Q3 D- d/ U' R. L
第三章使用性能" g9 C& \. K, J9 F! o9 L
第四章工艺性能
8 o; p5 e" f' l* `2 t' u1 Q2 q& C/ v9 b3 \% U) ]
第八篇灰铸铁的冶金质量指标% w$ s0 [ H; I# _4 V" ~1 F
第一章成熟度及相对强度
1 C: [) q- e2 G/ U第二章硬化度及相对硬度" o$ F+ P" {" U& b
第三章品质系数
$ i& S+ e2 V( v. ^1 S( d1 C
* }8 I6 u7 H6 |0 X2 j: J第九篇提高灰铸铁性能的途径
& U U9 g8 s1 R$ _第一章化学成分的合理选配+ c* N5 n9 z2 K2 P/ |
第二章改变炉料组成8 B; B2 N8 m" @' q3 M v. ]
第三章铁液过滤处理- s" k' J5 Z" _8 |! @! z8 b+ r
第四章铁液孕育处理; ]; Q$ l( d( L9 v* {
& m' `4 c- p" a5 s$ j6 s! O
第五章低合金化; F6 `8 Q5 Y( w6 H
第十篇灰铸铁的热处理及其他处理, ^6 }. W1 D" u7 g7 L
第一章灰铸铁热处理特点3 W6 J& r* p4 S5 b h3 k9 X
第二章灰铸铁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5 T# _; u2 J. }! v, e第三章振动时效
1 Y$ n3 m% I Q% @2 w5 _1 x- `) S* g$ N& y; A8 n$ V; n
第十一篇灰铸铁的标准及合理选用原则$ @9 h% p/ u, b; |& K( A
第一章灰铸铁的力学·I_生能标准
! u: E6 T- f1 B \, e u1 `第二章灰铸铁的力学性能与铸件壁厚的关系
7 H9 G5 f; c& k第三章试棒与铸件个体性能
& k" c, K& Z+ Q第四章合理选用原则- q* i0 Y# u2 }9 m3 \
. @/ \. u: T& Y/ F% W- S" q" ?; }
第十二篇典型灰铸铁件
, X2 t) o. b9 w- P; y- h3 Q第一章高强度灰铸铁件- M2 m" G, W% x' }
第二章薄壁减磨灰铸铁件3 r- K/ ?4 p+ ]6 Y
第三章0型石磨灰铸铁件) v' q% _: |) n
, h7 m* h5 J: X1 L4 u第十三篇标准规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