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8-3-18 07:14 |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发表于 2018-3-26 20: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ngineer 于 2018-3-27 08:49 编辑
?' n$ }, F; N4 u; B! B4 N0 s; O8 m0 ]* E( P
是否 共晶段 有说法!?____
$ i( u: o( n- s1 _/ w* z奥式体的形核和长大,都是共晶结晶过程的金属学现象.
3 H: f+ C0 N$ |8 g9 U0 h7 B- u4 Y& F5 b S: V5 X! n
9 L: y3 i8 Y2 {& l+ Z4 {9 e感觉 奥氏体壳 厚度 与 无冒口铸造关系,还到不了 共析阶段!?-----3 j9 N3 s2 m; f1 c
共晶结晶阶段的奥氏体圈晕,在共析阶段过程中,有其面心立方晶格γ-Fe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的过程,是在正常的铸件结晶过程中,奥氏体晕圈内的共析转变过程.这个同素异构的转变使铁原子配位数的变化,用样就会影响到无冒口铸造的结果.
4 u) O! }$ ^* q B而我们看到的常规金相图片,不是铸件高温淬火下的奥氏体晕圈,向马氏体的转变结果金相图片..
5 N1 I+ ?" i: o8 N我们看到的常温下的金相球外晕圈,奥氏体是其共析转变的结果是---珠光体.铁素体及其混合相.我们看到的奥氏体晕圈的转变结果,就是其共析转变的结果.这样奥氏体壳 厚度 就反映在其共析转变后的组织上了.这也是为什么高牌号球铁,不适合于无冒口铸造的原因.
; V% [* ]# L4 [4 s5 w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球外常温金相.不是共析转变前的体晕圈空间几何状态.而是其共析转变后的组织几何空间状态.这个几何空间状态.是无冒口铸造的基础.* A P. W5 _( X/ L" G# b$ y( }$ m
无冒口铸造,和共晶结晶阶段的奥氏体晕圈的形成与奥氏体的厚度及球数的关系也很难有经典论述.也就更反映不到共析阶段..
$ @* Z! h' `0 g
5 k+ G# R! g) ^1 I0 k) a0 `; @( g- Y
' @8 J% `) E5 c7 ~: t) y7 D
+ }, D" v3 _: g& b L. }" @3 L
) V4 b! \4 X \6 j6 X% \; ]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8 J* ^# T: j- X+ p% e, k
- Z" D3 q+ N7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