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09-5-16 16: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冒口的设计,材质不同,凝固方式不同,冒口设置的方法也不同。一般而言,铸件的凝固简单地可分为顺序凝固和糊状凝固两种方式。
7 {" ^$ k: m0 Q, k
% J" W; t" k) E; O' J1 _/ N对顺序凝固而言,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7 q. I5 R' o. I2 l# f% f" P: i+ w: m+ M T' L& H+ H
【1】冒口要比铸件晚凝固。
' O7 Y- ?; H4 N( M8 L一般用铸件及冒口的模数来衡量。
. v& ~5 h& ]. {8 [! u% O【2】冒口要有足够的金属液用来补缩铸件。7 Y; @' p. O5 M3 S( U* l
一般用冒口液重与所补缩的铸件部分的液重的比率衡量。
9 B* X1 d0 Q3 a/ `【3】要存在一个有冒口至铸件的补缩通道。, U0 }% }: W( l3 d6 [: r
一般由冒口至铸件的温度梯度来衡量。4 w8 `3 s1 m/ z3 l5 g. |
9 z& h) e! z M+ R$ s1 }
对糊状凝固而言,通常冒口只提供液态收缩时的液态补缩。由于凝固时补缩通道很快消失,很难对凝固收缩进行补缩。
1 ^0 [6 B& R) H0 F% W: y* W2 w' x: f6 w5 ?6 T' C0 E9 ~$ J
好在,铸件上只要有温度梯度的存在,就有顺序凝固的倾向。所以,在典型糊状凝固的合金铸件上,部分或局部仍然有顺序凝固发生。故而,铸件的补缩一般都按顺序凝固的原则进行设计,只是对典型糊状凝固的情况在此原则上做相应修正。而对球铁这样有石墨化膨胀的材质,则引入冒口颈来控制整个冒口的补缩行为。
r( Q; f3 a; J; Y0 M% T I7 K2 Z4 Y2 [8 f7 ^
冒口的补缩作用与冒口的补缩距离有很大关系。而冒口的补缩距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9 |+ ?/ t2 I' \8 w) R* i
【1】铸件材质;
1 q, Z4 v& w+ `4 R4 |6 C【2】铸件结构;/ P+ a5 g7 r: a5 h1 e. t
【3】温度梯度;
* [9 M. O$ T( y7 k; m【4】压力条件;
! H4 K; W. l' T9 H. L) v【5】金属液处理情况,纯净程度,如球化,孕育,含气量,含渣量,等等等。 f1 o4 T% [) [2 I. J7 J- q
, n+ m, P3 A: t+ t! {/ i% R2 y一般简单地说,9 {" ?5 R* W, F
【1】对低碳钢铸件板状铸件,冒口补缩距离为4倍热节(无冷端);
5 z6 }8 U3 V5 Y, u+ \【2】对共晶度为1的球铁,冒口的补缩距离为7倍热节。
5 I" `$ r' g2 h" I I4 \7 t0 ?4 x! _0 ^
关于你自己的铸件及材质在你自己的生产条件下,冒口的补缩距离的正确值可由你自己实验得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