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61|回复: 10

常见铸件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0-21 10:25
  • 签到天数: 1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8-2 17: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常见铸件缺陷及其预防措施(序+缺陷名称+缺陷特征+预防措施) & D% S- h; D% \2 v& p. x
    1 气孔 在铸件内部、表面或近于表面处,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眼,形状有圆的、长的及不规则的,有单个的,也有聚集成片的。颜色有白色的或带一层暗色,有时覆有一层氧化皮。 降低熔炼时流言蜚语金属的吸气量。减少砂型在浇注过程中的发气量,改进铸件结构,提高砂型和型芯的透气性,使型内气体能顺利排出。
    % K" x" M  T% q8 }; B2 缩孔 在铸件厚断面内部、两交界面的内部及厚断面和薄断面交接处的内部或表面,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不平,晶粒粗大。 壁厚小且均匀的铸件要采用同时凝固,壁厚大且不均匀的铸件采用由薄向厚的顺序凝固,合理放置冒口的冷铁。 8 w' w/ C) }, S% {+ N9 e  b- q- F
    3 缩松 在铸件内部微小而不连贯的缩孔,聚集在一处或多处,晶粒粗大,各晶粒间存在很小的孔眼,水压试验时渗水。 壁间连接处尽量减小热节,尽量降低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H5 I; w# G) N4 E
    4 渣气孔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形状不规则的孔眼。孔眼不光滑,里面全部或部分充塞着熔渣。 提高铁液温度。降低熔渣粘性。提高浇注系统的挡渣能力。增大铸件内圆角。 & l' h0 b( z/ h
    5 砂 眼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充塞着型砂的孔眼。 严格控制型砂性能 和造型操作,合型前注意打扫型腔。
    2 z' L% q( O& e% k0 Y1 A1 W6 热 裂 在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注要是弯曲形的),开裂处金属表皮氧化。 严格控制铁液中的 S、P含量。铸件壁厚尽量均匀。提高型砂和型芯的退让性。浇冒口不应阻碍铸件收缩。避免壁厚的突然改变。开型不能过早。不能激冷铸件。 + [+ K$ v0 Z+ |
    7 冷 裂 在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主要是直的),开裂处金属表皮氧化。 1 {3 |: q1 ^2 P( }+ J$ R
    8 粘 砂 在铸件表面上,全部或部分覆盖着一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与砂(或涂料)的混(化)合物或一层烧结构的型砂,致使铸件表面粗糙。 减少砂粒间隙。适当降低金属的浇注温度。提高型砂、芯砂的耐火度。 " X" j% }. k( C! a; |2 {) Q& T& K  h
    9 夹 砂 在铸件表面上,有一层金属瘤状物或片状物,在金属瘤片和铸件之间夹有一层型砂。 严格控制型砂、芯砂性能。改善浇注系统,使金属液流动平稳。大平面铸件要倾斜浇注。 6 q% u& ?; v. G8 m4 I
    10 冷 隔 在铸件上有一种未完全融合的缝隙或洼坑,其交界边缘是圆滑的。 提高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改善浇注系统。浇注时不断流。 7 w! l0 Q8 H3 Z
    11 浇不到 由于金属液未完全充满型腔而产生的铸件缺肉。 提高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不要断流和防止跑火。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2-11-7 08:06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8-3 10: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我公司生产的汽车模具的铸件,比较大,我们一直在粘砂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GM241 材质,与HT300材质同等条件浇铸,但是出来后GM241的铸件会有很多的粘砂,- e: Y) ]2 K+ q
    GM241 的化学成分:        ! w1 `( \  H8 ]8 @
    材质          T.C            Si          Mn        P        S             Mo                Cr
    2 _- h$ M) j/ XGM241        2.8~3.2        1.5~2.2        0.7~1.0        ≦0.15        ≦0.15        0.35~0.50       0.35~0.50
    8 J! Z# }( T0 l 中频电炉熔炼,现在一般出炉温度是1400~1420     浇铸温度是 1340~13506 y5 r% s1 H8 o! X, F
    砂子的粒度集中在40~70。
    2 t; u0 Y7 g3 t1 l1 Q3 `% v" u浇铸系统会不会有什么影响,主要是机械粘砂。0 Z  Q' V- B; S( |* |/ g+ R
    请大家谈论下主要是很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5 21: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2-11 10:39
  • 签到天数: 93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9-8-5 22: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夹砂、鼠尾、沟槽, }. K1 J. V$ O
    形成原因:1)金属流股的热量在被烘烤的砂型表层形成低强度高湿度水份凝聚层,翘起的砂层体积增大由两边向金属流股延伸。金属液充满型腔后未能将翘起的砂层压平,就形成鼠尾。1 U4 y* F: v  c8 f1 M! j  k9 c. M
              2)在充型金属液的热作用下,型腔上表面或下表面膨胀拱起的砂层未开裂或裂口较小,使金属液未能进入拱起砂层背面的空腔内,形成沟槽。沟槽实际是夹砂结疤的早期阶段。
    ( i7 I6 k' {' x& i5 @# V          3)铸件上表面夹砂结疤称为上型面夹砂结疤,由下型面沟槽发展变化而成。8 L% k. w, `, h- W% U3 A( l* Z$ b
              4)铸件下表面的夹砂结疤称为下型面夹砂结疤,其形成有二:一种似鼠尾,但砂层翘曲程度和铸件表面凹陷程度比鼠尾严重,由鼠尾发展变化而成,称为夹砂结疤;另一种类似上型面夹砂结疤,由两平行金属流股间的下型面表层拱起开裂而成。
    ! e6 L  n4 `+ m  \          5)出现在铸造的铸件内角和外角的夹砂结疤称为角部夹砂结疤,由位于角部的上、下型面表层膨胀翘曲,脱离水分凝聚层伸入型腔所致。* `4 ^/ i% J  M* ~0 S& d
              6)湿型铸造的铸件上表面或下表面为大平面,型砂膨胀率大,湿强度低,水份过多,透气性差,铸型排气不良,浇注温度过高,浇注时间过长,易产生夹砂类废品。7 w; w8 x# ^& Q5 P
    防止方法:1)降低砂型的膨胀应力,加入:煤粉、沥青、重油、木粉、等补偿砂粒膨胀降低膨胀应力。
    " o+ ^7 d6 w, I2 {, ^; j# R! n          2)提高型砂湿强度
    9 S0 u& r" c7 P* A6 A. p8 H1 V, C           提高煤粉的加入量到5%,增加型砂热变形量。0 _9 L. ~+ f( c9 z; {$ G4 c3 Q% l9 S
               提高膨润土加入量到7.5%,增加型砂热湿拉强度。* ~! c$ O3 X% v1 D6 J% d
              3)提高透气性,加强排气孔通气。
    7 L  R- x3 B2 \- u& E. I          4)用干型、自硬砂代替湿型。
    4 n' M9 A0 d8 K8 U          5)适当降低浇注温度,缩短浇注时间。+ S1 K* d* R0 G- z; d
              6)浇注过程中对砂型吹气冷却。3 x- o% Q" n* x2 N: \3 j
              7)铸造工艺修改。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2-11 10:39
  • 签到天数: 93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9-8-5 22: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球铁皮下气孔对策
    ' p7 u6 o! `( l# d, y' w影响因素. U4 k0 X+ n# X1 z8 P! Q# W6 ?) e
    (1)碳当量:适当增加含硅量有助于皮下气孔的减少。同时,在硅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球铁中皮下气孔的个数呈现出单峰曲线,且峰值点总保持在共晶点左右,因此,最好将碳硅含量选择得高一些,以使球铁的碳当量稍大于共晶点。6 N8 Q0 p# i5 H2 [$ \2 t
    (2)硫:硫高会引起皮下气孔等缺陷,这是因为产生H2S气体而形成。当含硫量超过0 .094%时就会产生皮下气孔,含硫量越高,情况越严重。% J' z) v/ |# L) ]! B+ h; b( D' f
    (3)稀土:铁液中加入稀土元素能脱氧、脱硫,提高铁液表面张力,因此有利于防止产生皮下气孔。但稀土含量太高,会增加铁液中氧化物的含量,使气泡外来核心增加,皮下气孔率增加。残余稀土量应控制在0. 043%以下。
    ( A; z5 T" _, M# a' v8 T6 U$ H2 g(4)镁:过高的镁将会加剧铁液的吸氢倾向,大量的镁气泡和氧化物进入型腔,增加气泡的外来核心;此外镁蒸汽直接与砂型中的水分作用,产生MgO烟气及氢气,也会产生皮下气孔。试验表明,残镁量大于0 .05%后便易出现皮下气孔,残镁越高越严重。因此在保证球化基础上,尽量降低残留镁量。
    1 }* M: g" ]) W  v( R0 r(5)铝:铁液中的铝是铸件产生氢气孔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当湿型铸造球墨铸铁的残留铝量为 0.030%~0 .050%时,将产生皮下气孔。E.R.Kaczmarek等人研究认为,铁液与铸型中的水反应生成FeO与H2,由于铝的脱氧作用,又生成Al2O3,其即为气泡生成的核心而又能吸附一定的气体,增加了球铁产生皮下气孔的倾向。但是在减少渣中的FeO成分时,镁的存在使得铝显得多余,故铝的敏感含量是有一定范围的。5 [4 i  Y, `3 o3 |$ z* L9 F% A
    (6)壁厚:皮下气孔还有“壁厚效应”特征,即气孔的产生在一定壁厚范围内,实际上这与铸件的凝固速度有关。铸件壁厚大时,其凝固结皮时间推迟,有利于气泡逸出。因此,一般来说壁厚小于6mm或大于25mm时不易产生皮下气孔。
    & ~. P$ |- e9 T$ p& D(7)浇注温度:浇注温度类似于壁厚效应,也有一个温度范围,在1285~1304℃时,皮下气孔相当严重。笔者进一步研究认为,不同的壁厚其危险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应根据铸件壁厚共同确定浇注温度。当然,提高浇注温度能延缓氧化膜的生成,防止熔渣进入型腔,同时对砂型烘烤时间加长使水分向外迁移。
    " J( [8 i% Q, i, k& |, i5 b& b(8)型砂含水率:铸型产生皮下气孔的倾向按下列顺序依次减小:湿型、干型、水玻璃型、壳型。司乃潮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即随着型砂水分的提高,球铁产生皮下气孔的倾向增大,而当型砂水分小于4 .8%时,皮下气孔率接近于零。
    0 `( a' o( j5 h2 _(9)型砂紧实度与透气性:型砂的透气性太低,导致型壁所产生的气体不能排出型外,而向金属侵入,致使铸件产生气孔;随着型砂紧实度的增加,皮下气孔的倾向也加大,但当紧实度相当高时,倾向又减小,这可能是由于表层砂紧实度高,增大了水分向铸件方向的迁移阻力,但若型砂水分也高,将使水蒸气爆炸的可能性增加。& t' J- U2 y2 e
    (10)浇冒口:合理设计浇冒口,使铁液平稳浇注,并具有较强的挡渣功能;同时,适当增加直浇道和冒口的高度,以增加金属液的静压力。
    $ H, G$ x& g5 l' {4 ?  |: W& b4 L4 G2 防止措施! k# n: R$ s4 _2 }; R
    (1)严格控制铁液化学成分,使碳当量稍大于共晶点成分,含硫量不大于0 .094%;残余稀土小于0.043%;残留镁含量不大于0.05%;铝含量在0.03%~0.05%范围以外。; }- A1 d/ X- R% Y8 H9 B4 l
    (2)合理设计铸件结构,使壁厚不小于25mm;根据壁厚确定浇注温度,薄壁小件不得小于1320℃;中件不得小于1300℃;大件不得小于1280℃。" B8 A' o' g- i* z$ O
    (3)金属炉料、孕育剂和所用工具应干燥,表面无锈蚀和油污。同时型砂水分不宜过高,尽量小于4.8%,煤粉、重油等发气物质的含量要适当控制,减少粘土含量,并可附加一些增加透气性的物质,如木屑等。7 M/ G1 K# C: P+ ?; v% o* b# z2 I
    (4)合理设计浇注系统,使之为开放式,可在型腔的最高处设置出气孔,同时应保证浇冒口高度,以提高液态金属的静压力。
    ' C6 I! T. v$ b 缩孔缩松影响因素 : t9 m' W6 L$ m( j. f  O" c
    (1)碳当量:提高碳量,增大了石墨化膨胀,可减少缩孔缩松。此外,提高碳当量还可提高球铁的流动性,有利于补缩。但提高碳当量时,不应使铸件产生石墨漂浮等其他缺陷。 (2)磷:铁液中含磷量偏高,使凝固范围扩大,同时低熔点磷共晶在最后凝固时得不到补给,以及使铸件外壳变弱,因此有增大缩孔、缩松产生的倾向。一般工厂控制含磷量小于0 08%。 (3)稀土和镁:稀土残余量过高会恶化石墨形状,降低球化率,因此稀土含量不宜太高。而镁又是一个强烈稳定碳化物的元素,阻碍石墨化。由此可见,残余镁量及残余稀土量会增加球铁的白口倾向,使石墨膨胀减小,故当它们的含量较高时,亦会增加缩孔、缩松倾向。 (4)壁厚:当铸件表面形成硬壳以后,内部的金属液温度越高,液态收缩就越大,则缩孔、缩松的容积不仅绝对值增加,其相对值也增加。另外,若壁厚变化太突然,孤立的厚断面得不到补缩,使产生缩孔缩松倾向增大。 (5)温度:浇注温度高,有利于补缩,但太高会增加液态收缩量,对消除缩孔、缩松不利,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浇注温度,一般以1300~1350℃为宜。 (6)砂型的紧实度:若砂型的紧实度太低或不均匀,以致浇注后在金属静压力或膨胀力的作用下,产生型腔扩大的现象,致使原来的金属不够补缩而导致铸件产生缩孔缩松。 (7)浇冒口及冷铁:若浇注系统、冒口和冷铁设置不当,不能保证金属液顺序凝固;另外,冒口的数量、大小以及与铸件的连接当否,将影响冒口的补缩效果。 1.2 防止措施 (1)控制铁液成分:保持较高的碳当量(>3 9%);尽量降低磷含量(<0 08%);降低残留镁量(<0 07%);采用稀土镁合金来处理,稀土氧化物残余量控制在0 02%~0 04%。 (2)工艺设计要确保铸件在凝固中能从冒口不断地补充高温金属液,冒口的尺寸和数量要适当,力求做到顺序凝固。 (3)必要时采用冷铁与补贴来改变铸件的温度分布,以利于顺序凝固。 (4)浇注温度应在1300~1350℃,一包铁液的浇注时间不应超过25min,以免产生球化衰退。 (5)提高砂型的紧实度,一般不低于90;撞砂均匀,含水率不宜过高,保证铸型有足够的刚度。 2 夹渣 2 .1 影响因素 (1)硅:硅的氧化物也是夹渣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尽可能降低含硅量。 (2)硫:铁液中的硫化物是球铁件形成夹渣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硫化物的熔点比铁液熔点低,在铁液凝固过程中,硫化物将从铁液中析出,增大了铁液的粘度,使铁液中的熔渣或金属氧化物等不易上浮。因而铁液中硫含量太高时,铸件易产生夹渣。球墨铸铁原铁液含硫量应控制在0 06%以下,当它在0 09%~0 135%时,铸铁夹渣缺陷会急剧增加。 (3)稀土和镁:近年来研究认为夹渣主要是由于镁、稀土等元素氧化而致,因此残余镁和稀土不应太高。 (4)浇注温度:浇注温度太低时,金属液内的金属氧化物等因金属液的粘度太高,不易上浮至表面而残留在金属液内; 温度太高时,金属液表面的熔渣变得太稀薄,不易自液体表面去除,往往随金属液流入型内。而实际生产中,浇注温度太低是引起夹渣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浇注温度的选取还应考虑碳、硅含量的关系。 (5)浇注系统:浇注系统设计应合理,具有挡渣功能,使金属液能平稳地充填铸型,力求避免飞溅及紊流。 (6)型砂:若型砂表面粘附有多余的砂子或涂料,它们可与金属液中的氧化物合成熔渣,导致夹渣产生;砂型的紧实度不均匀,紧实度低的型壁表面容易被金属液侵蚀和形成低熔点的化合物,导致铸件产生夹渣。 2.2 防止措施 (1)控制铁液成分:尽量降低铁液中的含硫量(<0 06%), (2)熔炼工艺:要尽量提高金属液的出炉温度,适宜的镇静,以利于非金属夹杂物的上浮、聚集。扒干净铁液表面的渣子,铁液表面应放覆盖剂(珍珠岩、草木灰等),防止铁液氧化。选择合适的浇注温度,最好不低于1350℃。 (3)浇注系统要使铁液流动平稳,应设有集渣包和挡渣装置(如滤渣网等),避免直浇道冲砂。 (4)铸型紧实度应均匀,强度足够;合箱时应吹净铸型中的砂子。 3 石墨漂浮 3. 1 影响因素 (1)碳当量:碳当量过高,以致铁液在高温时就析出大量石墨。由于石墨的密度比铁液小,在镁蒸汽的带动下,使石墨漂浮到铸件上部。碳当量越高,石墨漂浮现象越严重。应当指出,碳当量太高是产生石墨漂浮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铸件大小、壁厚也是影响石墨漂浮的重要因素。 (2)硅:在碳当量不变的条件下,适当降低含硅量,有助于降低产生石墨漂浮的倾向。 (3)稀土:稀土含量过少时,碳在铁液中的溶解度会降低,铁液将析出大量石墨,加重石墨漂浮。 (4)球化温度与孕育温度:为了提高镁及稀土元素的吸收率,国内试验研究表明,球化处理时最适当的铁液温度是1380~1450℃。在此温度区间,随着温度升高,镁和稀土的吸收率增加。 (5)浇注温度:一般情况下,浇注温度越高,出现石墨漂浮的倾向越大,这是因为铸件长时间处于液态有利于石墨的析出。若缩短凝固时间,随着浇注温度升高,石墨漂浮倾向降低。 (6)滞留时间:孕育处理后至浇注完毕之间的停留时间太长,为石墨的析出提供了条件,一般这段时间应控制在10min以内。 3 2 防止措施 (1)控制铁液成分:严格控制碳当量,不得大于4 6%;铁液的含碳量不得大于4 0%,可用废钢来调整铁液的含碳量;采用低硅(<1 2%)生铁;改进孕育处理,增强孕育效果,这样可降低孕育硅铁量。 (2)控制稀土的加入量:在保证球化的前提下,加入量要少。 (3)改进铸件的结构,使壁厚尽量均匀,且小于60mm;若壁厚相差很大、热节很大,可在厚壁或者热节处加放冷铁;若是热节或厚壁位置在铸件顶部,可在此处加冒口。 (4)严格控制温度:通常要求在1380~1450℃进行球化处理,1360~1400℃进行浇注。同时,尽量缩短铁液出炉到浇注之间的滞留时间。 (5)必要情况下,可以加入钼等反石墨化元素,提高碳在铁液中的溶解度,从而减少石墨析出。 4 皮下气孔 4. 1 影响因素 (1)碳当量:适当增加含硅量有助于皮下气孔的减少。同时,在硅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球铁中皮下气孔的个数呈现出单峰曲线,且峰值点总保持在共晶点左右,因此,最好将碳硅含量选择得高一些,以使球铁的碳当量稍大于共晶点。 (2)硫:硫高会引起皮下气孔等缺陷,当含硫量超过0 .094%时就会产生皮下气孔,含硫量越高,情况越严重。 (3)稀土:铁液中加入稀土元素能脱氧、脱硫,提高铁液表面张力,因此有利于防止产生皮下气孔。但稀土含量太高,会增加铁液中氧化物的含量,使气泡外来核心增加,皮下气孔率增加。 (4)镁:过高的镁将会加剧铁液的吸氢倾向,大量的镁气泡和氧化物进入型腔,增加气泡的外来核心;此外镁蒸汽直接与砂型中的水分作用,产生MgO烟气及氢气,也会产生皮下气孔。 (5)铝:铁液中的铝是铸件产生氢气孔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当湿型铸造球墨铸铁的残留铝量为 0.030%~0 .050%时,将产生皮下气孔。 (6)壁厚:皮下气孔还有“壁厚效应”特征,即气孔的产生在一定壁厚范围内,实际上这与铸件的凝固速度有关。铸件壁厚大时,其凝固结皮时间推迟,有利于气泡逸出。因此,一般来说壁厚小于6mm或大于25mm时不易产生皮下气孔。 (7)浇注温度:浇注温度类似于壁厚效应,也有一个温度范围,在1285~1304℃时,皮下气孔相当严重。笔者进一步研究认为,不同的壁厚其危险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应根据铸件壁厚共同确定浇注温度。当然,提高浇注温度能延缓氧化膜的生成,防止熔渣进入型腔,同时对砂型烘烤时间加长使水分向外迁移。 (8)型砂含水率:铸型产生皮下气孔的倾向按下列顺序依次减小:湿型、干型、水玻璃型、壳型。司乃潮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即随着型砂水分的提高,球铁产生皮下气孔的倾向增大,而当型砂水分小于4 .8%时,皮下气孔率接近于零。 (9)型砂紧实度与透气性:型砂的透气性太低,导致型壁所产生的气体不能排出型外,而向金属侵入,致使铸件产生气孔;随着型砂紧实度的增加,皮下气孔的倾向也加大,但当紧实度相当高时,倾向又减小,这可能是由于表层砂紧实度高,增大了水分向铸件方向的迁移阻力,但若型砂水分也高,将使水蒸气爆炸的可能性增加。 (10)浇冒口:合理设计浇冒口,使铁液平稳浇注,并具有较强的挡渣功能;同时,适当增加直浇道和冒口的高度,以增加金属液的静压力。。 5 球化衰退及球化不良 5.1 影响因素 (1)碳当量:铁液的碳当量太高时(尤其是硅含量也高时)将使石墨球化受到影响。试验表明,对于厚壁铸件,当碳当量超过共晶成分时就有可能产生开花状石墨。但是提高铁液的含碳量有利于镁回收率的提高。因此生产中大多采用高碳低硅的原则,通常含硅量控制在2%左右。此外,碳当量的选取还与铸件壁厚有关:当壁厚为6.5~76mm时,碳当量为4.35%~4.7%;当壁厚>76mm,碳当量为4.3%~4 .35%。 (2)硫:当铁液中的含硫量太高时,硫与镁和稀土生成硫化物,因其密度小而上浮到铁液表面,而这些硫化物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硫,硫又回到铁液,又重复上述过程,从而降低了镁与稀土含量。当铁液中的硫大于0.1%时,即使加入多量的球化剂,也不能使石墨完全球化。 (3)稀土与镁:稀土与镁含量过低时,往往产生球化不良或球化衰退现象。一般工厂要求球化剂的加入量为1.8%~2.2%。 (4)壁厚:铸件壁太厚也容易产生球化不良及衰退缺陷,主要是因为铁液在铸型中长时间处于液态,镁蒸汽上浮,造成镁含量降低;共晶时大量石墨生成而释放出的结晶潜热使奥氏体壳重新熔化,石墨伸出壳外而畸形长大,形成非球状石墨。 (5)温度:若铁液温度过高,铁液氧化严重,由于镁与稀土易与氧化物产生还原反应,而使得镁、稀土含量降低,同时高温也将增加镁的烧损和蒸发;铁液温度太低,球化剂不能熔化和被铁液吸收,而上浮至铁液表面燃烧或被氧化。 (6)滞留时间:铁液中镁的含量是随孕育处理后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因硫及镁、稀土的氧化与蒸发造成的。一般情况下,滞留时间不超过20min。 (7)浇冒口:浇冒口若设计不合理,会产生浇注时间太长、铁液飞溅以及卷入空气,使镁、稀土氧化严重。 5.2 防止措施 (1)严格控制铁液成分:选择合适的碳当量;铁液中的含硫量应小于0 08%(其中生铁含硫不得大于0 03%,焦碳含硫不得大于0 08%),可采用小苏打进行脱硫。 (2)加入足够的球化剂, (3)合理设计铸件结构,避免壁厚过大,也可在壁厚处加冷铁以提高凝固速度,缩短液态时间,从而防止球化衰退及不良。 (4)注意处理温度。出炉温度应低于1460℃,以防球化剂严重烧损;要防止高温下的氧化现象,盖好覆盖球化剂的铁板(厚度应>3mm);铁液扒渣后应用草木灰等盖好;当铁液温度>1350℃出现球化不良及衰退时,可补加球化剂;而当<1350℃时就不能补加球化剂,也不得浇注球铁件,只能补加其它铁液浇注不重要的灰铸铁件或芯骨等。 (5)铁液出炉后应及时浇注,滞留时间不得超过20min。 (6)合理设计浇冒口,,采用型内和型上球化处理,加强孕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8 08: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真是好资料。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30 07:57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10-18 11: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8 12: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 实用的资料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9 12: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谢谢。有价值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7-9-29 09:19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1-9 13: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9# zjx1969
    9 r* X0 H9 M8 \! d# `6 |& R( J* m  T1 ?
    什么样的生产线?
    " s4 U$ g$ G8 ^! r5 S砂子的粒度集中在40~70实在是太粗了,建议提高至100/50或者70/140,6 Y1 @9 S% o' F% x+ Y
    建议:砂子的耐火度(大于等于1500,SiO2%大于93%);含泥量小于等于0.5%;
    % {2 F9 B& E/ ~  }) b      LOI:2.0~3.0%(灰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9 14: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学习,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11-16 07:38 , Processed in 0.23540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