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21|回复: 2

粘土湿型砂文集(清华大学-于震宗)

   关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0-28 23:35
  • 签到天数: 22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1-10-19 19: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ajizhouji 于 2011-10-20 16:18 编辑

    粘土湿型砂文集.pdf (4.66 MB, 下载次数: 2628)

    评分

    参与人数 2热加工币 +16 收起 理由
    datafield + 10 无私分享,德隆望尊,彪炳日月!.
    ajizhouji + 6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2-19 06:37
  • 签到天数: 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1-10-23 19: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范恋雪 于 2011-10-24 17:56 编辑

    回复 2# windak


        于老是国内搞粘土砂的拓荒者,他的文章以实用著称。于老谢谢您一生贡献
    纪念于老.jpg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0-28 23:35
  • 签到天数: 22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9 20: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序   言

        本文集是给从事湿型砂生产铸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之用。虽然作者力图使书中内容具有实用性, 但限于本人生产经验浅薄,不免错误甚多。望读者多多指教。

        文集内容来源主要如下:

        一.有一些文字和图片摘抄自几种主要的书籍,本书作者对这些书籍的作者深表致谢。书籍名称 见附录。
        二.本选集引用了大量清华大学铸工教研组教工、研究生和大学生承担的湿型砂有关研究工作成果。当年曾发表过近一百余篇湿型砂论文。参与湿型砂试验研究工作教工有余笃武、吴浚郊、欧阳真、 童本行、黄天佑、周素琴、胡永沂;研究生有袁礼福、张伯明、张斌全、胡庄君、孙敬波、黄天佑、 葛伍群、郑殿君、沈涛、王亚峰、徐海云。多个学生班级的大学生也曾参加研究工作。
        三.与工厂合作进行课题研究期间,与厂方人员陈鹤涛、杨天元、徐华新、龚出群、李百年、高 仲春……等工程师共同努力,取得很大成就。
        四.曾到国内外工厂和研究所参观、实习和考察,承蒙在职工程师和工人提供资料及数据,并介 绍经验和心得,在此表示感谢之至。在本选集中,凡属于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将不注明具体工厂名称。
       五.曾与国外一些造型材料专家交谈和讨论,其中包括:德国D. Boenisch,                 瑞士 F. Hofmann, 美国 A. L. Graham, C. Clausen 等人,主要内容均已收入文集中。
        六.曾阅览一些国内、外期刊的文章。由于数量较多,本文集不设参考资料索引以节省篇幅。
        七.作者在最近十几年中,曾根据以上收获,写出过约四十余篇湿型砂科普性文章进行散发。其中包括为了适合在刊物上发表,改写投稿的二十三篇(名称见附录)。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曾得到多 位工程师的亲切指导。尤其是与龚出群高级工程师的合作编写不仅纠正了错误,而且使文章内容大为 丰富。温平、高仲春、陈和平等多位工程师也对文章热心提出了很多重要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于震宗(yuzz@mail.tsinghua.edu.cn
        注1:2009  年6  月中国铸协高岩、温平来家提出要我编写一本文集。我答应此要求,但内容集中湿型砂,与缪良、李传拭的文集不同。我可用计算机编写,附图在文中。大约年底交出经校对版本。我设想采用以前编写过的文章为基础,适当修改而成。但考虑2008  年1  月刚出版的黄天佑、金仲信编著的《粘土湿型砂及其质量控制》可能与我这本文集撞车,在写文集时需要尽量躲开。实际上这是一大难题,因为我与黄天佑在资料上互通有无,谁也躲不开谁。只能印出来让读者对照参考。
        注 2:文集的名称曾引起纠纷。我认为过去曾写出过涂料、树脂自硬砂等文章,湿型砂只是我最近十几年来的文章重点,并不是全部。尤其是我只愿写一本工厂生产有用途的东西,而不是一本没有实用价值的装饰品或纪念品。所以书名不可称为《于震宗文集》,只能称为《粘土湿型砂文集》,于震宗只是作者。对方不肯让步时,我准备自费印刷一、二百本(大约花一千余元)。同时将湿型砂检测技术部分向《现代铸铁》投稿。到2009 年底,协会同意我的意见,纠纷结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4-6-2 18:37 , Processed in 0.11356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