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4|回复: 0

[交流] 铸钢节点焊接施工工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14:30
  • 签到天数: 348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5-8-1 16: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铸钢节点焊接施工工法
    9 l1 r  J! U  c" r, r% F
      d6 j0 J, ^( ^" v! l5 v铸钢就是用铸造工艺在根据节点造型做好的砂模中浇注熔炼好的钢水制作完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外观造型及美感要求越来越高,铸钢节点是近年来随着大型、大跨度、造型复杂的空间结构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节点形式,它具有设计灵活使用性强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近年来我公司在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工艺创新、工法提炼,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根据本公司近几年来的工程实践编制了本大型、大跨度、复杂结构铸钢节点焊接施工工法。$ ^1 {, N5 T6 q/ l+ g8 T
    - G# e- z2 S, @. c$ c+ L: }
    工法特点
    : g6 T# ^6 F9 h+ A  z9 v 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核心区幕墙工程4.jpg 6 E6 @: r) b$ H0 o
    1铸钢节点不受到含钢率的限制,而且因为其板厚较厚刚度和承载力可高于同样外形的相贯节点1.2倍以上;9 Z6 s4 _* t5 F9 L2 |3 N
    2可以根据工程的需要设计成各种形状复杂的结构形式,大大降低了工地焊接量;/ o7 Q9 o( M. A0 B1 G7 L* ]% ?
    3铸钢节点在多根杆件架交汇且角度较小时采用圆形倒角或过渡圆滑的截面,不仅外观美观而且可以分散焊缝,焊接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5 |$ [. P$ T7 W* `4由于铸钢节点是根据各个节点的造型设计出来的.其结构杆件空方位角得到了比较精确的控制,既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降低施工难度,缩短了工期又节约了成本。: E2 j6 v( n( _  g0 P+ i
    厦门北站2 (2).jpg 7 z& y+ U* k+ c7 V3 ~
    5铸钢节点大大提高了结构的疲劳寿命大大减少了工程造价和检测、维修费用,并且设计灵活,施工中避免了空间定位问题。3 I9 {% M) s5 Y$ I; j$ c
    u=615095138,1102889401&fm=199&app=68&f=JPEG_副本_副本.jpg
    6 B" |6 f5 |0 n$ c适用范围
    9 c8 @. o) m, b: I" J- t% J3 Y$ D( f! \; w
    随着造型复杂、大跨度、大面积空间钢结构、重型钢结构的发展与广泛应用,铸钢节点主要适用于:
    & d2 |* I& j. P8 Z- S1结构节点复杂程度大连接杆件多或有些杆件间角度较小(小于30度)的工程2节点外观美观要求高的大型体育场馆,大型公共建筑工程。
    7 g3 ?; O2 {2 P6 F3 P3安装作业位置高度高吊装施工难度大的工程。% o" u7 d. |# `" v& T; Y
    4节点空间定位难、复杂的工程。
    1 P5 ~3 e/ @: T
    / ?6 f$ }: b1 M7 K! o$ D4 y. y7 w& l工艺原理) N$ v" T' b7 X% A

    8 O$ Q: u& j% S, m) g- e由于铸钢节点均在专业厂家的车间内加工完毕,铸钢节点运抵工地后,先进行铸件的形状位置的检测,检测可采用样板定位,作辅助测量手段,若发现检测数据或结果没有相关性或不符合要求时,还可采用三维座标测量仪对铸件几何尺寸及形状位置进行复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10-19 23:11 , Processed in 0.57908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