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25|回复: 0

[分享] 国内首支1100MW核电半速转子问世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3-23 11:5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4-13 18: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iyanfeng1 于 2010-4-13 18:40 编辑

    国内第一支1100MW核电半速转子近期在二重锻造厂三金工车间数控200镗床进行完最后一道工序后,顺利地通过了联检,并包装发往用户,标志着我国已经能够自主生产超大型核电半速转子。

    1100MW核电半速转子是核电发电机组中的核心部件,产品重量大、体积大,内部质量要求高,因而制造难度大,制造风险也大。目前,国内尚无核电半速转子出产,世界上也仅有日本一家公司能够制造。为实现核电半速转子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集团公司于去年制定了生产1100MW核电半速转子的时间节点,并对560吨特大型真空钢锭进行了生产工艺评审,对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针对风险采取的对策作了充分的讨论,对冶炼、浇注该钢锭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了论证,制定了严密的工艺和生产措施,为核电半速转子的顺利出产创造了条件。

    继去年3月24日成功冶炼、浇注出用于锻造1100MW核电半速转子的560吨真空钢锭后,其毛坯于5月18日在水压机车间160MN水压机锻造完毕,随后进入机加和热处理工序。在冶炼、浇注、锻造和机加等各工序中,生产工人认真执行集团公司“核老大、核优先、核严格”的方针,严格按照核文化的“四个凡事”进行操作,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随时跟班生产现场,对加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解决,确保了各工序质量和生产进度,于近日成功制造出了这件我国第一支1100MW核电半速转子,填补了国家核电制造领域里的一项空白


    4月8日2时20分,为东方电气制造的工号为N2608468的特大型真空钢锭,在锻造厂炼钢车间冶炼浇注成功。该钢锭总重560吨,是国内目前生产的最大的真空钢锭,这是继2009年3月份和2009年12月份成功冶炼浇注同样大级别、同类产品以来,集团公司投料的第三支特大型真空钢锭。它的成功冶炼,标志着二重的核电制造业绩和水平又向前迈出关键的一步,并走向批量化生产的道路。

    为确保该产品的顺利投料,4月6日,炼钢车间召开了投料动员会,强调了该产品制造的重要性,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核电理念,坚持核文化的“四个凡事”,精心准备、精心操作、确保所有设备完好、运行正常;工装附具的准备安装及原材料准备,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在冶炼中严格执行工艺纪律,确保钢水质量和化学成份,各工序原始记录完整有效。这些措施确保了第三支560吨钢锭保质、保量、保安全,顺利的一次性冶炼、浇注成功。

    在投料生产中,炼钢车间专门召开了相关工序人员参加的工艺交底会,从原材料的准备、工艺技术的准备、设备的维护保养、各炉台投料前的准备,铸锭生产附具的准备,原材料的使用和配备等都作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并制定了安全生产预案、安全生产组织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4月7日,在炼钢车间生产现场,全体参战职工坚守岗位,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工艺,车间各部门服从统一协调、统一指挥。原料工段认真按照要求备装炉料和配备合金;冶炼工段各炉台严格执行工艺纪律,精心冶炼,精心操作;铸锭工段全体参战职工沉着应战,精心准备无残钢、残渣及打磨光洁且烘烤良好的锭模、保温帽、底盘等,在座模前彻底清吹干净真空内盖、中间包处包底,所用钢水包、锭模、锭帽、底盘以及真空浇注系统保持清洁干燥,确保钢水在浇注中的高纯净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22个小时的连续奋战,4月8日2点20分,集团公司第三支560吨特大型真空钢锭顺利浇注成功。
    2010041309145646.jpg
    201004131011546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7-15 04:25 , Processed in 0.4601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