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glomh

[讨论] 硅含量高的容易缩松还是低的容易缩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8 07:14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12-27 08: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ngineer 于 2016-12-27 08:22 编辑

    低碳高硅幅度愈大.宏观缩松减少愈明显.这是这种碳,硅匹配的金属学结晶过程特点.不是人为的宣传的结果.

    点评

    真正的专家~  发表于 2016-12-27 09:3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8:35
  • 签到天数: 3567 天

    连续签到: 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12-27 09: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castengineer 发表于 2016-12-27 08:20
    低碳高硅幅度愈大.宏观缩松减少愈明显.这是这种碳,硅匹配的金属学结晶过程特点.不是人为的宣传的结果. ...

    苟同,但是低碳高硅对于亚共晶成分和过共晶成分的情况还是有所区别的,这几年对于低碳高硅,提倡高硅碳比,减少铸态应力方面不少人在研究。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8 07:14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12-27 10: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ngineer 于 2016-12-27 13:58 编辑
    老翻砂匠 发表于 2016-12-27 09:36
    苟同,但是低碳高硅对于亚共晶成分和过共晶成分的情况还是有所区别的,这几年对于低碳高硅,提倡高硅碳比 ...



    同意你的观点.
    现在低碳高硅.多有实用.这些实用推广.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成份取值的变化.导致铁水共晶度的变化.也就导致铁水结晶类型的变化.而致的一些特点.往往会给人一种现象上的理解误区.:
    1:在铁水CE值一定时,低碳高硅引起结晶类型的变化.使铸件强度增加.是正常的金属学过程的结果.但被过渡宣传在"低碳高硅"的创意上,被推崇.宣传.
    2:"减少铸态应力方面不少人在研究."其次,这也是低碳高硅引起结晶类型的变化,导致的是正常的金属学过程的结果.
    "减少铸态应力",如何在铸件的冷却过程中判定其铸态应力的变化??只不过是铸件在结晶过程中的抗热裂性增强.这是低碳高硅正常的金属学过程的结果.却被神密化.课题化.
    3:对于低碳高硅.其宏观缩松减小,也是正常的金属学过程的结果.也被课题化.

    在这里,还是要感谢低碳高硅的提倡者.实践者.推广者.

    但.不要被神密化.课题化..总让人暇想无限,到处把它当做一个新课题,新技术去推介.也就是一个低碳高硅的正常的金属学现象,一个成型工艺.

    在中国的铸造界.这也是一种怪现象.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8:35
  • 签到天数: 3567 天

    连续签到: 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12-27 15: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castengineer 发表于 2016-12-27 10:19
    同意你的观点.
    现在低碳高硅.多有实用.这些实用推广.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成份取值的变化.导致铁水共晶度的 ...

    但业内还真有持不同意见的,记得有一天,孙老在我办公室时,聊了几个话题,其中第一个话题是关于碳化硅,说目前业内把碳化硅传的神乎其乎,其实,碳化硅并没有那么神秘,只不过是利用预处理降低过冷度以及增加结晶的石墨核心,用的好很不错,用的不好反而起到坏作用;第二市面上的各种热分析仪(碳硅仪)根本就没有什么测量精准的,都只能做个参考,至于什么能预测强度和硬度、延伸率都是天大的忽悠;其三就是讲到低碳高硅铸铁,他在美国做了好几个月的实验,得出的结果是,强度与性能会有所提高,但应力不见得降低

    上述仅供参考。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7-19 10:57
  • 签到天数: 2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6-12-27 15: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铸造小猫 发表于 2016-12-24 21:05
    多高算高?没范围不好评判。我还见过材料要求终硅低于1.8的蠕铁,我也见过终硅1.5左右的灰铁,终硅超过2.0 ...

    我经常做终硅低于1.5的HT300!我的产品金相性能都是合格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8 07:14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12-27 20: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ngineer 于 2016-12-28 08:05 编辑
    老翻砂匠 发表于 2016-12-27 15:46
    但业内还真有持不同意见的,记得有一天,孙老在我办公室时,聊了几个话题,其中第一个话题是关于碳化硅, ...


    但应力不见得降低---
    同意这个观点:
    1:谈低碳高硅铸造应力降低.对于铸造现场或试验室来讲.如何在共晶结晶过程中去测定铸造应力,是个难题.
    2:低碳高硅,改变了铁水的共晶度.使其对铸铁的共晶结晶过程中,对初晶奥氏体的形核.长大及在共晶结晶和共析转变的过程中的影响.使其抗热裂能力增强.本来就是一种金属相结构性对铸造工艺过程的影响.却偏要谈到低应力上.哪会有结果.

    谈两高一低.两高是实际.一低是误区.

    有一些专家,就喜欢讨论一些,看不见又模不着.测不了的现象和话题.有如纸上谈兵....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3-23 22:58
  • 签到天数: 4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6-12-27 22: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castengineer 发表于 2016-12-27 08:15
    缩松分:
    1:微观缩松.
    2:宏观缩松.

    我认为不管是何种缩松能通过检验成为合格产品就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8 07:14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12-28 07: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ngineer 于 2016-12-28 08:27 编辑
    友仨下子 发表于 2016-12-27 22:39
    我认为不管是何种缩松能通过检验成为合格产品就好。


    这种论点.是对缩松的概念理解有误,.
    宏观缩松通常是一种不可能通过检测.尤其是铸件表面的缩松.缩陷.
    而微观缩松,或许才有能通过检验的可能.如铝铜合金.就是一种微观缩松严重的合金系.无法改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8 07:14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12-28 10: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宏观缩松通常是一种不可能通过检测.尤其是铸件表面的缩松.缩陷.是一种铸造缺陷.岂有通过检测之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28 10:45
  • 签到天数: 10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9-5 07: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看了董工和老翻师的精采回复,真心学了不少知识,希望以后能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讨论贴子,专家之间的交流回复就是不一样,有份量!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7-11-18 02:11
  • 签到天数: 2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7-9-6 17: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castengineer 发表于 2016-12-27 08:20
    低碳高硅幅度愈大.宏观缩松减少愈明显.这是这种碳,硅匹配的金属学结晶过程特点.不是人为的宣传的结果. ...

    低碳高硅对流动性等方面会不会有其他的影响?硅含量过高,均匀性是个问题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12-7 08:36
  • 签到天数: 9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7-9-7 11: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仍没有一个明确的肯定的答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8 07:14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9-9 16: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ngineer 于 2017-9-9 18:41 编辑
    xiaoxian1618 发表于 2017-9-6 17:02
    低碳高硅对流动性等方面会不会有其他的影响?硅含量过高,均匀性是个问题 ...


    在同一CE值的情况下.同一浇温时,硅高碳低会影响铁水流动性(灰铁),枝晶间缩松倾向增大.集中缩孔倾向减低.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8 07:14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9-9 16: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翻砂匠 发表于 2016-12-27 15:46
    但业内还真有持不同意见的,记得有一天,孙老在我办公室时,聊了几个话题,其中第一个话题是关于碳化硅, ...

    这才是真正的泰斗大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3-27 07:27
  • 签到天数: 45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7-9-9 17: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老师们的回复真过瘾!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8:35
  • 签到天数: 3567 天

    连续签到: 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7-9-9 17: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castengineer 发表于 2017-9-9 16:50
    这才是真正的泰斗大师.

    居然还有伪泰斗大师能将热分析仪的曲线标准化,将不同碳/硅含量所得到的热分析曲线汇总成标准曲线,以后只要遇到什么样的碳、硅量,就可以将其标准曲线调出。------这理论真要颠覆整个铸造届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8 07:14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9-9 18: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ngineer 于 2017-9-9 18:37 编辑
    老翻砂匠 发表于 2017-9-9 17:12
    居然还有伪泰斗大师能将热分析仪的曲线标准化,将不同碳/硅含量所得到的热分析曲线汇总成标准曲线,以后 ...


    因,他跟本不懂热分析仪的曲线要和三角試片共同配合使用才能大体预测铸铁的铸后的性能.这种预测的结果是定向性估算.不是定量的.只不过是指导炉前的铁水初步分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8 07:14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9-9 18: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ngineer 于 2017-9-9 18:59 编辑
    老翻砂匠 发表于 2016-12-27 15:46
    但业内还真有持不同意见的,记得有一天,孙老在我办公室时,聊了几个话题,其中第一个话题是关于碳化硅, ...


    得出的结果是,强度与性能会有所提高,但应力不见得降低----
    硅在铁中的固溶度增加,只会增加初晶奥氏体的晶格畸变.晶格结晶应力增大.在高硅低碳的贴子中的低应力之说是错误的.为什么还有人特推崇.就是这种应力的大小.无从测定,也就人云亦云了.
    但铸件的强度与性能会有所提高.这才符合固溶强化的金属学原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8:35
  • 签到天数: 3567 天

    连续签到: 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7-9-9 19: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castengineer 发表于 2017-9-9 18:55
    得出的结果是,强度与性能会有所提高,但应力不见得降低----
    硅在铁中的固溶度增加,只会增加初晶奥氏体的 ...

    硅固溶铁素体的负面影响,也就是唯一的不足就是冲击韧性降低了,所以在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11-15 09:27 , Processed in 0.1260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