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jrzm

[交流] 球墨铸铁件实现无冒口铸造的条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1 00:00
  • 签到天数: 311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10: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castengineer 发表于 2018-3-26 09:14% X- U- Y9 \, e. O" u
    无冒口铸造,影响因数太多.并不是如均衡凝固理论谈的那样.一缩再一涨就补缩了. ...

    6 W, F1 T. Q) U& g5 e, i" S确实如此,细节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并非像理论上所说的,仅仅只是用简简单单的“一涨一缩”相互抵销就可以实现无冒口铸造,甚至把连涨的因素都没有的铸钢与有色合金也拖入了均衡凝固原理范畴!! k2 Y4 k# H: _3 Z: h
      ]6 v; _( \, Q+ l
    & M5 `% ~. C/ K5 o* j  B  V
    最近接连遇到缩孔、缩松的案例,归根结底,都是滥用了均衡凝固原理设置无冒口工艺导致,最后我都是干脆用顺序凝固应急,总算问题得以了解决!可以说,也只有顺序凝固才是亘古不变的铸造浇冒口工艺的设计原则!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30 08:13
  • 签到天数: 458 天

    连续签到: 1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8-3-26 11: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是采用无冒口为前提的假设。那么,浇口的尺寸和长短是否也必须控制?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8 07:14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8-3-26 12: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ngineer 于 2018-3-26 12:43 编辑   [& O7 p' F2 \5 w- G
    拉斯特 发表于 2018-3-26 11:20
    $ y5 D9 f' h7 T. X# [' w$ N, l8 k题目是采用无冒口为前提的假设。那么,浇口的尺寸和长短是否也必须控制? ...

    0 W) l& n  f" N! K
    ( w5 V2 L' G8 H& J5 Q4 I1 s内浇口的尺寸的宽窄及长短.对铁水充型有影响.涉及到内浇口流速.  a( v/ K. ~  q; z. ~  u1 M/ H
    冒口颈的尺寸和宽窄及长短.涉及到冒口颈的模数.对于冒口对铸件的补缩的影响.有如一个开关.控制型内石墨膨涨内压的实施效果.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0:28
  • 签到天数: 340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8-3-26 12: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castengineer 发表于 2018-3-26 12:41
    - q3 h2 V* p- L5 X9 c内浇口的尺寸的宽窄及长短.对铁水充型有影响.涉及到内浇口流速.
    / J; D( y% K/ e# D4 u. T& b9 f3 O7 b冒口颈的尺寸和宽窄及长短.涉及到冒口颈 ...
    有如一个开关
    这“开关”一词儿在这用,可谓是惟妙惟肖!( t- y$ k8 Q$ h, u4 d7 f# U& x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8 07:14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8-3-26 12: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ngineer 于 2018-3-26 13:29 编辑 ; Q) u  q$ s, F. |* ~  C/ l- m. F% ]
    % {8 j1 m' a# U( k9 b( b4 D
    & }8 _( r. x& c6 h5 t. V! s  m
    稻田是要产稻子的,但,决不可能有亩产万斤稻的事情.
    0 S, e6 V1 ^) u& t8 P5 m/ }历史教训再不能重演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8 07:14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8-3-26 13: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ngineer 于 2018-3-26 13:05 编辑
    8 F) L9 }1 {/ }3 H) o+ V
    老翻砂匠 发表于 2018-3-26 12:45
    2 K7 f9 S: |5 m2 v% G6 n这“开关”一词儿在这用,可谓是惟妙惟肖!

    9 S8 _5 B. j* |/ U. s5 ^
      _' \% O  U7 w1 A. e  |所以,当我们不能有效提供型腔内铁水石墨化膨胀之内压时.冒口颈的控制要困难的多.至于大.小.位置都是变数.尤其是并不考究冒口颈部位的铸件模数时.+ Y# a+ W' b  [8 S$ k7 R: H& s

      L4 Q/ \, B6 e" t- e) g, _0 w均衡凝固要实现,除了要保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金属学过程,也要考虑到铸件.冒口和冒口颈的尺寸尺寸的几何条件.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3-7-22 17:27
  • 签到天数: 3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8-3-26 17: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castengineer 发表于 2018-3-26 08:18
    7 s* Q! ?8 e1 e/ _' Y包裹石墨球的奥氏体层厚度一般是石墨球径的1.4倍----( L6 [1 ]$ G$ j; t$ X, S6 {
    这样的数量化.很不科学.因为球外奥氏体层的形成过程 ...

    # C! e1 p6 v3 ]$ A( R# W1 l4 r感觉 奥氏体壳 厚度 与 无冒口铸造关系,还到不了 共析阶段!?4 ~. a& |( Y6 ?6 m5 F

    ' {+ i; ~8 u7 \7 o; I) Q; L是否 共晶段 有说法!?( }2 m5 n6 t! |9 h+ P5 j
    0 o0 k+ }. ?) Q) d
    疑惑中!?2 p+ p# v( n; ^4 t5 |
    ji
    * v' v) @# n0 b/ q9 U# S感谢回复!+ w' r7 ^( u2 F, b0 I

    & t  p# }+ {( I. @* X* T也请楼主解惑!' n0 O1 H2 i2 p

    ; b. f+ O* b' j: x& T  s
    4 x8 Y; s" _9 o6 d6 C6 S" I4 o( k$ c# }7 \9 A

    ) q- z- k0 k/ k. c! J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3-7-22 17:27
  • 签到天数: 3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8-3-26 18: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冒口铸造,奥氏体壳厚度,   是大好 还是 小 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8 07:14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8-3-26 20: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ngineer 于 2018-3-27 08:49 编辑
    ' B6 R; m) j+ K4 Z2 F: q+ o+ W) H9 x% l$ o
    是否 共晶段 有说法!?____
    , ?5 I- D/ z% u: w* x( I1 e奥式体的形核和长大,都是共晶结晶过程的金属学现象.
    , S9 Z7 Y  H" x) M# y7 A8 G& Y% p  @
    : Z8 T7 o; _. \
    感觉 奥氏体壳 厚度 与 无冒口铸造关系,还到不了 共析阶段!?-----0 F. w  Y# z1 i, b8 N, Z9 q
    共晶结晶阶段的奥氏体圈晕,在共析阶段过程中,有其面心立方晶格γ-Fe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的过程,是在正常的铸件结晶过程中,奥氏体晕圈内的共析转变过程.这个同素异构的转变使铁原子配位数的变化,用样就会影响到无冒口铸造的结果.
    ) X% t+ W' L0 ]2 J, U; P而我们看到的常规金相图片,不是铸件高温淬火下的奥氏体晕圈,向马氏体的转变结果金相图片..
    ( t. Y; R5 Y# ?4 ^1 f9 K% S1 K& j我们看到的常温下的金相球外晕圈,奥氏体是其共析转变的结果是---珠光体.铁素体及其混合相.我们看到的奥氏体晕圈的转变结果,就是其共析转变的结果.这样奥氏体壳 厚度 就反映在其共析转变后的组织上了.这也是为什么高牌号球铁,不适合于无冒口铸造的原因.: y+ N' U) l% Y- A  \8 R, H) B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球外常温金相.不是共析转变前的体晕圈空间几何状态.而是其共析转变后的组织几何空间状态.这个几何空间状态.是无冒口铸造的基础.
    - E% {3 I& _$ C3 f  w+ O无冒口铸造,和共晶结晶阶段的奥氏体晕圈的形成与奥氏体的厚度及球数的关系也很难有经典论述.也就更反映不到共析阶段..$ r+ Z4 i/ B5 w* d

      m% H# Z* U7 B6 O, @& a' ^8 W/ y- X" q) @% s( ?: M
    + G, q& E) }0 }8 {# d  m3 V5 X

    5 n0 c  }$ W0 B- ?" Q6 p0 t3 _+ ?8 _9 x4 {, H
    几点意见,仅供参考.3 n" c! l& X: q3 t" C
    5 y' \5 \( L% f0 M; [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3-7-22 17:27
  • 签到天数: 3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8-3-27 07: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冒口铸造,和共晶结晶阶段的奥式体晕圈的形成与奥氏体的厚度及球数的关系也很难有经典论述."8 L  M+ \& @1 D* V

    , B% y. D$ }( @/ O2 ^& W& j期待着!
    : j# q; q4 U4 }1 ^2 I9 O% ], a9 u7 x$ F2 O
    据说南工的老师对 奥氏体壳 很有研究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8 07:14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8-3-27 08: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ngineer 于 2018-3-27 09:03 编辑
    4 C) V% N9 e+ O( S1 v  Z$ P9 X8 ]" c4 }6 [
    所以.讨论奥氏体壳 厚度 与 无冒口铸造关系.  V% G5 T" t% h- m+ I. m
    必需要以奥氏体晕圈共析转变后的组织来讨论.这种讨论的基础是离不开共析转变的.而不是铸件高温淬火下的奥氏体晕圈向马氏体的转变结果.无论谁讨论这个问题都是一样..
    3 [  w+ V. U/ p7 h% N
    截图00.jpg
    截图01.jpg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12-7 08:36
  • 签到天数: 9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8-4-7 11: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均衡凝固坑人呀,使用面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0:28
  • 签到天数: 340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8-4-7 12: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辉铸造 发表于 2018-4-7 11:216 S- @) o' O. u8 e1 M# g
    均衡凝固坑人呀,使用面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5 b& e, p6 g) _& S1 w, B, l只是有条件地使用,否则就是个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5-16 08:24 , Processed in 0.3280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