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8-3-18 07:14 |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发表于 2019-10-7 20:28: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ngineer 于 2019-10-8 08:21 编辑 4 K n5 \/ c. S. Z) U4 E' E
# D; l* \7 y/ t. \
就是这样一个随手取材的破碎砂岩,仅适合小型地摊造型的型砂,在前人研发的基础上,却又耗费了大师的几十年的摸索过程,做了几十万次的试验,大家可以反推一下这位大师,在研发前的铸造理论和实践功底。
* h7 A+ {* E5 A3 t5 S5 F) b
" Y& Q( ^' @0 U3 u& P既便随便找一个没有铸造阅历的农民工,在前人研发的基础上,给他如大师一样的试验条件,给他经费,给他配备研究生,就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筛选。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么?4 {+ x' g3 \. D' a4 L
% V1 i* Z( o* @% |如此漫长的筛选过程,似乎让人觉得,这位“朱大师” 是否原来就是一位铸造行业的门外汉。如此的,“几十年,数十万次”的宣传 是否思维逻辑有问题。是否有点弄巧成拙。有画虎不成,反成犬类之感。8 h/ M- s+ E) d0 b* u
: v5 F8 m9 D, r, N: z s5 }! d如果朱教授的“建国70年奖章,真是源于“渲和一号”。而获得。令人不解。也是中国铸造界之奇葩。也是题目推荐几位“院士”的科学知识之浅薄之体现。4 k- _ Z1 `1 ~: U/ Y
/ c9 g* s( n _5 X
就地取材的造型材料,不仅有南方的红砂,大连三十里铺的型砂,如内蒙的优质天然石英砂。。。。是否也能获奖????
. t N& Q! a: o0 o+ p( k" O# U0 {. |# t9 U4 m7 g- X n
中国铸造界,凡是有忽悠之例。后面总能找到大师的魅影。已经到了令人讨厌的地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