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gxh96

[原创] 铸造收缩率如何计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7:07
  • 签到天数: 3046 天

    连续签到: 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8-7-3 14: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必然的啊!要是按错误的那种方法计算铜、铝、镁合金,估计就会发现问题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10:02
  • 签到天数: 64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22-7-30 17: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公式是塑料等成型产品时常用的公式,铸造也不例外。
    依据《GB/T 5611-2017铸造术语》。
    第二个公式是一个近似计算且有误差的公式,但化除为乘,简单快速。
    把第一个公式用“泰勒级数展开式”,取掉截断误差,就得到了第二个公式。
    L模=L件/(1-K),约等于L件*(1+K)。
    经典的多本铸造工艺学教科书,采用了第二个公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9-7 16:47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2-9-14 09: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铸造使用的缩尺,有时候与正常数据不一样。比如铁水熔炼出炉,浇注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缩尺就要比较大一点。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4-13 15:21
  • 签到天数: 99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2-9-14 16: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按GB/T5611-1998铸造术语定义铸造线收缩率是公式1,
    按两者相同收缩率计算5米长的铸件按极限3%收缩率计算模样长度相差约4.5毫米约千分之1
    按铸铁件1%计算5米长的铸件模样长度相差0.5毫米约万分之一
    实际工作中这么大的模样变形,取模松动量或者组芯的累积误差可能都不止,这还不算合金成分变化、浇注温度、砂型紧实度强度、浇冒系统等影响铸件收缩率。

    铸造线收缩术语

    铸造线收缩术语

    两种计算结果差别

    两种计算结果差别

    赵成志铸造工艺设计书

    赵成志铸造工艺设计书

    书中合金收缩率表

    书中合金收缩率表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4-13 15:21
  • 签到天数: 99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2-9-14 17: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式2有的书上叫模样放大率,(有的混淆叫缩水)
    我看了下UG模具设计时放缩水就是用的公式2
    其实公式1公式2都是乘一个大于1多点的数,只要把那多一点的数确定准了就正确了,实际比几个理论公式更复杂,材料成分、铸件结构、型砂种类、浇冒口位置、浇注温度都影响铸件收缩,甚至铸件不同部位收缩率不一样
    缩尺.jpg
    QQ截图20220914165403.jpg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23 04:26
  • 签到天数: 37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22-9-15 06: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xuwu531 发表于 2022-9-14 17:23
    公式2有的书上叫模样放大率,(有的混淆叫缩水)
    我看了下UG模具设计时放缩水就是用的公式2
    其实公式1公式2 ...

    这个根据铸件结构,材料,跟公差结合起来设置,按照经验基本上就可以一次做好,否则得多次试验才行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19 21:56
  • 签到天数: 1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2-9-15 11: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铸造小虎 发表于 2022-9-15 06:18
    这个根据铸件结构,材料,跟公差结合起来设置,按照经验基本上就可以一次做好,否则得多次试验才行 ...

    多次试验还得控制好成分和浇注温度等条件。
    原先做过一个球铁件,尺寸忽大忽小,样品整了7-8次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天前
  • 签到天数: 126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2-10-24 09: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铸造收缩率,应该是高温的固态变成常温固态的一个收缩率。所以应该是针对高温固态的一个比率,因此分母对应的就是高温固态的尺寸(即模样尺寸)

    高温固态才有收缩,所以高温固态才有收缩率。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6-22 10:40
  • 签到天数: 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3-4-18 15: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铸造小猫 发表于 2018-6-11 03:25
    干熔炼久了,工艺方面的事情接触少了,有些概念混了
    想起来一个 问题,木模都是有专门的缩尺和公尺,那么1% ...

    101mm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6-22 10:40
  • 签到天数: 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3-4-18 15: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ingxh 于 2023-4-18 16:01 编辑

    十分敬佩大家的较真精神,但是我在生产实践中都是按第二个公式计算的,因为在实践中你首先知道的是铸件的尺寸,在转换为模具尺寸时自然是在铸件尺寸基础上乘以(1+缩尺)。
    我们来计算一下101mm模型,铸件为100mm时,2种计算方法的缩尺是多少:
    公式1:1/101=0.99%
    公式2:1/100=1%
    大家觉得在实际生产中,这个差距有什么意义?当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啊。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6-22 10:40
  • 签到天数: 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3-4-18 15: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查了下手头上能找到的资料:
    《铸造工程师手册》第3版  是以铸件尺寸为基础(分母)的:
    图像_2023-04-18_154323401.png

    《铸造手册》第3版第5卷铸造工艺中,是以模具尺寸为基础(分母)的:
    图像_2023-04-18_154710885.png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6-22 10:40
  • 签到天数: 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3-4-18 15: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本铸造工艺学教科书里的公式:
    图像_2023-04-18_155832141.png
    看来实践中还是应该以铸件尺寸为基础计算。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3 天前
  • 签到天数: 82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4-1-20 11: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模具尺寸反推呗,模具尺寸L1=L2*(1+ε)可以得到ε=(L1-L2)/L2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8:32
  • 签到天数: 34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1-22 09: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式是公式,实际生产过程中,缩尺的影响因素太多,铸件结构、材质、砂芯种类、组芯工艺、铁水成分等等,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8:33
  • 签到天数: 8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4-2-29 13: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是第一个公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4-4-29 09:35 , Processed in 0.2213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