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9|回复: 2

[交流] 铸钢节点相关问题说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9:42
  • 签到天数: 325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5-5-5 09: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铸钢节点相关问题说明! @7 W& C0 G& o
    1.空间网格结构中杆件汇交密集、受力复杂且可靠性要求高的关键部位节点可采用铸钢节点。铸钢节点的设计和制作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J" a3 @& \) u* m2 h  ~0 ]- b
    2.焊接结构用铸钢节点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GB 7659的规定,必要时可参照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的相关标准执行;非焊接结构用铸钢节点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的规定。
    9 ]3 Q# V9 u" Z. ^3. 铸钢节点的材料应具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截面收缩率、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和碳、硅、锰、硫、磷等化学成分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用铸钢节点的材料还应具有碳当量的合格保证。* B) V6 Q+ @. B& f3 M" W7 a, v
    微信截图_20250221164309_副本_副本.jpg ; W! e8 ?$ _; [7 n2 I5 P* ^
    4. 铸钢节点设计时应根据铸钢件的轮廓尺寸选择合理的壁厚,铸件壁间应设计铸造圆角。制造时应严格控制铸造工艺、铸模精度及热处理工艺。  I6 y! l1 [- a, _
    5. 铸钢节点设计时应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实际荷载工况下的计算分析,其极限承载力可根据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确定。当铸钢节点承受多种荷载工况且不能明显判断其控制工况时,应分别进行计算以确定其最小极限承载力。极限承载力数值不宜小于最大内力设计值的3.0倍。4 f" f; x# o9 W5 T* Y
    6.铸钢节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验性试验或破坏性试验。检验性试验时试验荷载不应小于最大内力设计值的1.3倍;破坏性试验时试验荷载不应小于最大内力设计值的2.0倍。4 I* F& A  Y6 S7 b" i
    QQ截图20210809120137_副本.jpg 微信截图_20241016141803_副本.jpg 滁州奥体游泳馆1_副本.jpg , E1 ?/ `7 A' p/ s+ r: r9 {
    ' p$ G. I8 L' L9 i! ~9 {/ T
    铸钢节点8 {& a  I" ]/ t; {1 n/ s( F
    1. 铸钢节点由于自重大、造价高,所以在实际工程中主要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关键部位。  ]7 G' p; L  ~( G" Z: R- W
    2.铸钢件的材质必须符合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的要求,同时应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以保证与被连接件的焊接质量。当节点设计需要更高等级的铸钢材料时,可参照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的相关标准执行,如德国标准或日本标准。7 e, [+ C4 h( h( u5 Q. R) q
    3.条件具备时铸钢件均宜进行足尺试验或缩尺试验,试验要求由设计单位提出。铸钢节点试验必须辅以有限元分析和对比,以便确定节点内部的应力分布。考虑到铸钢材料的离散性、设计经验的不足及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的不定性,其安全系数比其他节点略有提高。9 p  a* e) }& b. z. T4 w
    % t, l4 }/ m1 M, z7 n: U, L: N: t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9:42
  • 签到天数: 325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25-5-5 09: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铸钢节点厂家189327925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9-7 20:46 , Processed in 0.14494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