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88|回复: 6

[已答复] 树脂再生砂质量控制指标有哪些?如何监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6-11 21:28
  •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7-1 10: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s-xy9957 于 2009-7-7 21:05 编辑
    + `, \2 E& D- i
    % N+ {* d  ~1 g0 @" H+ L0 ]树脂再生砂的质量对铸件的质量影响非常重要,树脂再生砂质量控制指标有哪些?如何监测?请各位不吝赐教,先谢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30 14:22
  • 签到天数: 4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9-7-1 14: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生砂的质量对铸件的影响相当大,我们目前用的树脂砂主要检测粒度、粒度集中性、微粉含量、灼减量这几种,供参考!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9-18 07:56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7-1 19: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是做微分、水分、酌减量、粒度其它的不检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 06: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树脂砂再生砂应具备如下几项主要性能:   
    + V7 r# z; Y) D$ l( N5 l( U
    6 t4 m; l5 E& U* H: Q9 G1) 粒度* R& Y0 t3 ]0 [5 c3 _% d
        旧砂反复再生回用后,在粒度变化上存在变粗和变细的两种可能。变粗是因为除尘去掉一部分细粒及微粉,砂粒表面残存有机物固化层等;变细是因为砂粒的破碎等。总的来说当原砂耐破碎强度较好,二种因素基本可以抵销,使粒度分布变化不大。
    # t1 N. M' |7 ^# d, r# x2) 灼烧减量 " o, m) V: j. b) o  `9 `
    所谓灼烧减量(LOI)是砂中有机物残留量的一种度量,灼减量和发气量之间几乎呈直线关系,可通过灼减量来推算发气量。旧砂回用中,每次混砂后有粘结剂积累,但浇注和再生以及加入新砂都可“冲淡”有机物残留量的比例,通过10~15次的反复回用,可使旧砂中的灼烧减量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即这时每次加入的粘经剂量与浇注、再生、新砂所减少的粘结剂量相平衡。如灼烧减量增大,则铸件易产生气孔缺陷。   
    * M' q# C0 h) l6 O, n3) 微粉含量 , O; v; e/ l3 I" g* n& U. M7 l0 O
        这也是监测再生砂的主要指标,微粉除了破碎的砂粒以外最主要的有再生时剥下的树脂膜及涂料成分、燃烧过的有机物灰尘,将大大增加灼减量、降低强度、影响透气性。3 g/ B9 }6 @2 r- J# G! i# g
    4)其他
    . A2 F1 l7 ^5 T" ]* X3 \4 U    再生砂与新砂相比,耗酸量大大降低,甚至呈负值。由于石英经过浇注时,发生α、β相变,以及表面的残留树脂的缓冲作用,其热膨胀系数有所降低,有助于减轻铸件机械粘砂及脉纹。使用同样的树脂,再生砂也比新砂的强度高,再生砂的水份含量也很低。相反含氮量将会增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11 17: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能否讲一下,灼烧减量、粒度、微粉含量以及含氮量、含水量、含泥量是怎么检测的,需要什么设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13 21: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度也是很重要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14 07: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5# qiangziguo
    7 H7 N7 ^0 {+ t6 h& p6 W
    : [! y7 ~+ m. j9 r9 F请查看附件: 铸造用砂及混合料试验方法送审稿.rar (2.28 MB, 下载次数: 26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11-16 01:59 , Processed in 0.09686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