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9-19 08:54 |
|---|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发表于 2009-11-7 09: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拿到手的一般是产品图(机加工后的成品图),根据铸件外形特点确定分型面及初步模糊的模具工艺轮廓(包括缩尺,一模几件、外模、芯盒个数,起模斜度等等),而后根据机加工的工艺员一般的工艺手法(放余量的手法)和铸件本身的特点替补余量(一般情况下贴补余量不会对整个外模或芯盒产生太大影响)。而后对整个产品设计浇冒口工艺。9 j$ ~& i3 `' V7 d% @, n
首先是冒口位置:- ~$ i1 Z: m; p3 l# P- s, Q1 d! I" M
铸钢件较为简单,依据手册的参数依次添置冒口,(其中也遵循一个冒口补缩多个热节的原则,以及配合冷铁使用),对于孔径小的铸钢件一般做成实孔后加工,否则粘砂造成的刀费比钻实孔的还要多。同时确定浇道位置(顶、侧、底、阶梯)及特点(开放、闭合、半封闭),然后就是出气眼的位置,最后根据此时的工艺布置确定底、盖箱及型板大小。
! A% S9 X4 C( n* B7 A7 f- h对于铸铁来说较为复杂。一般顺序类似铸钢。冒口原则是远离热节、靠近热节(魏斌的均衡凝固理论的的原话),模具工艺我们一般首选平盖箱模式(尽量工件位于下箱便于排气),当然现在很多铸件外形越来越复杂,平盖箱的运用少了。对于浇道,小薄壁件我们一般会在薄壁、顶注、尽量以冒口当浇口的原则下设计,个别薄壁用缝隙式或雨淋式。大件一般底注加冒口反补、或阶梯浇注原则下设计。
p9 R! k5 c5 x4 S+ ~有色没接触,等待高人。
$ N( p) l( e% ~/ _' |7 b这里要做小小说明的是,对于铸钢件,浇冒口设计只是其中一小步,先期熔炼和后续热处理才是铸钢的核心。因为铸钢件的80%以上是与裂纹的斗争。对于铸铁件,其实图纸拿到手第一感觉或思路是立刻回忆和以前做过的那些产品有类似。而后根据原工艺稍作修改,在以后不断的试浇中持续改进。所以铸铁件的浇冒口设计十分重要,需要不断的积累,或者说,铸铁件不同类型的工艺积累越多的人,其铸造工艺越娴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