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1|回复: 5

[交流] 水淬油冷工件在水中停留的时间有经验公式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8 09:30
  •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6-7-20 06: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各位大神,对于双介质淬火时,水淬油冷,工件在水中停留的时间有经验公式吗?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5-8-20 08:06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6-7-20 09: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真木有。7 G8 j- i$ V' A% B$ g+ ]  ]/ q

    - W+ @# V$ `' r5 c9 }5 v              双液淬火  又称双重淬火法,断续淬火法。是指钢经加热奥氏体化后先在冷却能力强的介质中快冷至马氏转变温度以上,以便抑制过冷奥氏体分解,然后转入冷却缓慢的介质,以便在马氏体转变时,减小内应力,防止变形开裂,从而克服单液淬火两个缺点:水淬时,过冷奥氏体的马氏体相变区处于水的沸腾期,冷速过快,易开裂;油淬时,过冷奥氏体在其分解温区的冷速过于缓慢,往往淬不硬(得到一定数量的非马组织),采用水淬—油冷双液淬火,可获得接近理想冷却状态的效果。根据同样道理和不同钢种的需要,还可采用水淬空冷、油淬空冷、油-水-油等双重淬火法。由于经奥氏体化的钢件在由一种冷却介质转入另一冷却介质时其冷却行为曾一度中断,故双液淬火又称断续淬火。9 u# d0 r' X3 {% `6 ?7 H* z
                  双液淬火的关键是要把握在第一种冷却介质(快冷)的时间,即自第一种冷却介质提出的最佳时机(时刻)。提出太早,则不易淬硬;提出稍迟,则易淬裂。在工业生产中,碳素工具钢双液淬火在水中停留时间可按1s/3mm控制,也可以振动和水鸣停止为界,还有在火色消失的一倍时间提出。形状复杂的工件可按1s/4~5mm。按上述时间控制时,基本可保工件出水温度在400~250℃之间,既能获得马氏体组织,也使淬火应力限制在最低水平,从而大大降低工件的变形开裂倾向。当采用油淬—空冷双重淬火时,则油中停留时间以1s/1mm计。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3 15:06
  • 签到天数: 1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7-2-22 13: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水中淬火时当咕噜咕噜的水声停止的一瞬间,或者按照壁厚计算,零件直径3mm冷却1秒,壁厚2mm冷却1秒,按照这两个思路,稍作几个试验应该就可以大概把握住时间了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7-7-17 01:14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7-7-17 15: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碳素工具钢双液淬火在水中停留时间可按1s/3mm控制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7-7-17 09:5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7-7-17 16: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稍作几个试验应该就可以大概把握住时间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8-17 20:35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7-10-7 20: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零件大小不同,双介质淬火时控制冷却时间也不同,冷却时间要靠上次淬火经验的总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4-6-12 19:09 , Processed in 0.17591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