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5|回复: 1

[分享] 渗碳件常见缺陷与对策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1-10-10 11:27
  • 签到天数: 30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8-5-23 06:29: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渗碳层出现大块状或网状碳化物
    缺陷产生原因:表面碳浓度过高
    1.滴注式渗碳,滴量过大
    2.控制气氛渗碳,富化气太多
    3.液体渗碳,盐浴氰根含量过高
    4.渗碳层出炉空冷,冷速太慢

    对策:  
    1.降低表面碳浓度,扩散期内减少滴量和适当提高扩散期湿度,也可适当减少渗碳期滴量
    2.减少固体渗碳的催碳剂
    3.减少液体渗碳的氰根含量  
    4.夏天室温太高,渗后空冷件可吹风助冷  
    5.提高淬火加热温度50~80ºC并适当延长保温时间  
    6.两次淬火或正火+淬火,也可正火+高温回火,然后淬火回火
    渗层出现大量残余奥氏体
    缺陷产生原因:
    1.奥氏体较稳定,奥氏体中碳及合金元素的含量较高
    2.回火不及时,奥氏体热稳定化
    3.回火后冷却太慢

    对策:
    1.表面碳浓度不宜太高  
    2.降低直接淬火或重新加热淬火温度,控制心部铁素体的级别≤3级
    3.低温回火后快冷  
    4.可以重新加热淬火,冷处理,也可高温回火后重新淬火
    表面脱碳
    缺陷产生原因:  
    1.气体渗碳后期,炉气碳势低
    2.固体渗碳后,冷却速度过慢
    3.渗碳后空冷时间过长
    4.在冷却井中无保护冷却  
    5.空气炉加热淬火无保护气体  
    6.盐浴炉加热淬火,盐浴脱氧不彻底

    对策:
    1.在碳势适宜的介质中补渗
    2.淬火后作喷丸处理
    3.磨削余量,较大件允许有一定脱碳层(≤0.02mm)
    渗碳层淬火后出现屈氏体组织(黑色组织)
    缺陷产生原因:渗碳介质中含氧量较高:氧扩散到晶界形成Cr、Mn、Si的氧化物,使合金元素贫化,使淬透性降低

    对策:
    1.控制炉气介质成分,降低含氧量
    2.用喷丸可以进行补救
    3.提高淬火介质冷却能力  
    心部铁素体过多,使硬度不足
    缺陷产生原因:
    1.淬火温度低  
    2.重新加热淬火保温时间不足,淬火冷速不够
    3.心部有未溶铁素体  
    4.心部有奥氏体分解产物

    对策:  
    1.按正常工艺重新加热淬火  
    2.适当提高淬火温度延长保温时间
    渗碳层深度不足
    缺陷产生原因:
    1.炉温低、保温时间短
    2.渗剂浓度低
    3.炉子漏气  
    4.盐浴渗碳成分不正常
    5.装炉量过多  
    6.工件表面有氧化皮或积炭

    对策:  
    1.针对原因,调整渗碳温度、时间、滴量及炉子的密封性
    2.加强新盐鉴定及工作状况的检查
    3.零件应该清理干净  
    4.渗层过薄,可以补渗,补渗的速度是正常渗碳的1/2,约为0.1mm/h左右
    渗层深度不均匀
    缺陷产生原因:
    1.炉温不均匀  
    2.炉内气氛循环不良
    3.炭黑在表面沉积  
    4.固体渗碳箱内温差大及催渗剂不均匀
    5.零件表面有锈斑、油污等
    6.零件表面粗糙度不一致
    7.零件吊挂疏密不均
    8.原材料有带状组织

    对策:  
    1.渗碳前严格清洗零件
    2.清理炉内积炭  
    3.零件装夹时应均匀分布间隙大小相等
    4.经常检查炉温均匀性
    5.原材料不得有带状组织  
    6.经常检查炉温、炉气及装炉情况
    表面硬度低
    缺陷产生原因:
    1.表面碳浓度低  
    2.表面残余奥氏体多
    3.表面形成屈氏体组织  
    4.淬火温度高,溶入奥氏体碳量多,淬火后形成大量残余奥氏体
    5.淬火加热温度低,溶入奥氏体的碳量不够,淬火马氏体含碳低
    6.回火温度过高

    对策:  
    1.碳浓度低,可以补渗  
    2.残余奥氏体多,可高温回火后再加热淬火
    3.有托氏体组织,可以重新加热淬火
    4.严格热处理工艺纪律
    表面腐蚀和氧化
    缺陷产生原因:  
    1.渗剂不纯有水、硫和硫酸盐  
    2.气体渗碳炉漏气固体渗碳时催渗剂在工件表面融化,液体渗碳后,工件表面粘有残盐
    3.高温出炉,空冷保护不够  
    4.盐炉校正不彻底,空气炉无保护气氛加热,淬火后不及时清洗
    5.零件表面不清洁

    对策:
    1.严格控制渗碳剂及盐浴成分
    2.经常检查设备密封情况  
    3.对零件表面及时清理和清洗
    4.严格执行工艺纪律
    渗碳件开裂
    缺陷产生原因:
    1.冷却速度过慢,组织转变不均匀  
    2.合金钢渗后空冷,在表层托氏体下面保留一层未转变奥氏体在随后冷却或室温放置时, 转变成马氏体,比容加大,出现拉应力
    3.第一次淬火时,冷却速度太快或工件形状复杂]
    4.材质含提高淬透性的微量元素(Mo、B)太多等

    对策:  
    1.渗后减慢冷却速度,使渗层在冷却过程中完全共析转变  
    2.渗后加快冷却速度,得到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松弛内层组织转变产生的拉应力
    3.淬火开裂应减慢冷却速度、含微量元素作工艺试验,或提高淬火介质温度
    高合金钢氢脆
    缺陷产生原因:  
    1.炉气中含氢太高  
    2.渗碳温度太高利于氢扩散  
    3.渗后直接淬火,氢来不及析出以过饱和状态存在于钢中

    对策:
    1.渗碳后缓慢冷却  
    2.直接淬火后,迅速在250ºC以上回火  
    3.零件出炉前停止供给渗剂,通入氮气排氢后,直接淬火
    渗层碳浓度低
    缺陷产生原因:  
    1.炉内碳势低,温度低,滴量少,炉子漏气
    2.工件表面形成碳黑或被炭黑覆盖,装炉量太多  
    3.炉子气氛不均匀,炉压太低,使炉子局部造成死角
    4.工件间距离太小,炉子循环不畅
    5.渗后冷却时脱碳

    对策:  
    1.渗碳时,经常检查炉温、渗剂滴量
    2.注意炉气、炉压  
    3.防止炉子漏气和风扇停转、反转
    4.工件之间距离大于1cn  
    5.经常烧碳黑,清理炉内积炭,渗后入冷却井冷却,在井中倒煤油或甲醇保护
    渗碳层过厚
    缺陷产生原因:  
    1.渗碳温度太高,保温时间太长
    2.滴量过大,炉内碳势高
    3.试样检验不准

    对策:
    1.针对原因,采取工艺措施  
    2.渗层超过图样上限要求,不合格,但与图样规定相差0.05mm时,可以仲裁合格或申请回用
    渗碳件畸变过量
    缺陷产生原因:
    1.渗碳时装炉方法或夹具选择不当  
    2.渗碳温度太高,炉气、炉压不均和不稳定
    3.直接淬火温度过高
    4.不适当安排两次淬火  
    5.加热方式不当,淬火剂及冷却方式不当
    6.淬火返修次数太多  
    7.零件上渗碳层的浓度和深度不均匀,淬火时造成无规则翘曲  
    8.工件形状复杂,壁厚不均匀,有的面渗碳,有的面不渗碳或少渗碳

    对策:  
    1.长杆状件应垂直吊放,平板零件要平放,零件在夹具上要平稳不能受预应力,出炉操作要平稳、炉温要适当  
    2.直接淬火应预冷,尽量用一次淬火代替二次淬火,正确选择热处理工艺
    3.预先留出机加工余量
    渗碳速度很慢
    缺陷产生原因:
    1.温度过低  
    2.渗剂太多,零件表面积炭
    3.渗剂含硫量过多  
    4.风扇轴承用MoS2润滑,润滑油进入炉内,使硫增加
    5.风扇轴承漏气、氧气进入炉中
    6.风扇轴冷却水渗漏入炉

    对策
    针对缺陷采取相应措施  
    渗碳件淬火后表面剥落
    缺陷产生原因:  
    1.固体渗碳剂活性过分强烈
    2.渗碳温度过高,大量碳原子渗入工件表面来不及扩散,过渡不好形成表面碳浓度过高

    对策:  
    1.将高碳势件在保护气氛中(碳势(体积分数)为0.8%)加热2~4h,以减少表面碳浓度  
    2.也可将此件在质量分数为3%~5%的苏打和木炭中加热至920~940ºC,保温2~4h,以减少表面碳浓度  
    零件上出现玻璃状凸瘤
    缺陷产生原因:  
    1.固体渗碳时,渗碳中由于SiO2质量分数2%以上所致  
    2.SiO2高温和Na2CO3作用,生成玻璃状物质粘附在工件表面,形成凸瘤

    对策:
    1.固体渗碳时,渗剂应纯净
    2.旧渗碳剂彻底筛去尘埃  
    3.去除渗剂中砂石及封口用耐火粘土
    渗碳件出现反常组织(游离铁素体,游离渗碳体或网状铁素体在二次渗碳体周围)
    缺陷产生原因:
    1.钢中和渗碳介质中含氧量过高所致,使淬火时出现软点使耐磨性降低
    2.渗碳剂应干燥去水分

    对策:  
    1.适当提高淬火温度延长保温时间,使组织均匀化
    2.选用淬火烈度大的淬火介质










    过热

    缺陷产生原因:
    1.渗碳时过势或淬火加热时过势,使晶粒长大,脆性增加  
    2.渗碳时过势,不但表层含碳量增加,同时碳化物也增加,出现莱氏体

    对策:  
    1.采用正火,使晶粒细化  
    2.盐炉加热淬火,工件不能紧靠电极
    3.检查仪表是否失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4-6-15 00:07 , Processed in 0.21542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