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缺 陷 特 征 | 产 生 原 因 | 排 除 方 法 |
1 | 磷化膜不生成 | - 零件表面有加工硬化层
- 溶液里硫酸根含量增多
- 磷化溶液里掺有杂质
- 五氧化二磷含量过低
| - 用强酸腐蚀表面,使其露出金属晶粒
- 用碳酸钡处理硫酸根
- 应更换磷化溶液
- 补充磷酸盐
|
2 | 磷化膜有空白片 | - 硝酸根不足
- 五氧化二磷含量过低
- 温度过低
- 酸洗槽硫酸亚铁盐增多
| |
3 | 磷化零件有黄白色 沉淀物,组合件铆 合处生锈 | | - 捞取槽里沉淀物
- 补充硝酸锌
- 在酸溶液里除磷化膜重新磷化
|
4 | 磷化膜抗蚀能力下降 和生黄锈 | - 磷化膜结晶粗大或过细
- 磷化零件表面有残盐
- 金属过腐蚀
- 游离酸度过高
- 磷酸盐缺少
| - 调整游离酸度与总酸度的比值
- 加强磷化前的中和与水洗
- 控制磷化反复次数
- 补充硝酸锌
- 补充硝酸盐
|
5 | 磷化膜太薄,结晶 过细 | - 磷化时间不够
- 亚铁含量过低
- 总酸度过高
- 零件表面有硬化层
- 温度太低
| - 延长磷化时间
- 补充磷酸二氢铁
- 加水稀释溶液或加磷酸盐调好酸的比值
- 用强酸腐蚀表面
- 升高温度
|
6 | 磷化膜发红抗蚀能 力下降 | | |
7 | 磷化膜结晶粗大 | - 亚铁离子含量过多
- 零件表面带有残盐
- 溶液里硝酸根含量不足
- 溶液里硝酸根含量增高
- 零件表面过腐蚀
| - 用双氧水降铁,升高温度
- 加强中和或水洗
- 添加硝酸锌
- 用碳酸钡处理硝酸根
- 控制酸的浓度和时间
|
8 | 磷化膜不均,发花 | - 除油不净,磷化温度太低
- 表面有钝化状态
- 零件因热处理加工方法不同
| - 加强除油,调整温度
- 加强酸洗
- 调整酸的浓度使表面露出金属晶粒
|